跳到主要內容

「心儀文華」專欄 -《台灣高中國文課綱爭議的來龍去脈》

前言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雖民生凋敝,教育經費捉襟見肘,但土法煉鋼下卻也培育出優質堅毅的台灣青年,開創了70年代起的台灣經濟奇蹟。最特別的是中小學文史課程中,充分涵括了優美溫潤的中華傳統文化,建構了台灣人對中國歷史人物的嚮往認同。(註:總綱部分見〈從課標到課綱─析論台灣中小學課程的演變歷程〉,稿投《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1988年李登輝擔任總統,政治主軸邁向多元、民主、開放。1994年4月「四一○教改行動聯盟」提出制定〈教育基本法〉、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等四大訴求,原本穩定的教育環境開始進入動盪期。教科書開放版本,課程最高指導也由統編本時代的「課程標準」,轉型為一綱多本時代的「課程綱領」。

此時政治謀略開始介入,文史課綱問題叢生,由教育領域進入政治領域。由扁政府時代教育部長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到2015年引爆課綱微調風波,重創馬政府。更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就任後,新任教育部長5月21日發布的第一道政令,大刀就是揮向廢止課綱微調。可見課綱議題在民進黨政府眼中是重中之重。

蔡政府鑒於馬政府執政八年,優柔寡斷未積極處理課綱問題,最後功敗垂成,執政後就鐵腕處置。歷史、國文兩課綱都驚逢巨變,甚至牽動大學中文系的定位和未來發展。(見國文天地387期─國語文與國家政策專輯)種種發展清楚告訴世人,課綱的核心爭議點是國族認同。

因為篇幅有限,本文我們先梳理國文課綱,歷史課綱部分有機會另文介紹。

壹、 國文課綱爭議細說從頭

一、禍起〈九年一貫課綱〉

1998年擬定之〈教育改革行動方案〉,本為進行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與教學革新,而以九年一貫課程之規劃與實施為首務。1998年9月總綱公佈後,便於1998年10月成立「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綱要研修小組」,.研訂「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確定各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應培養之能力指標,以研訂各學習領域課程的實施原則。1999年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審議並確認各項方案。

表面上一切按照步驟進行,教育改革在一次次的會議中確認並執行,但極為弔詭的是,國文科的定位卻在悄悄弱化。

首先,九年一貫課綱中(從小學到初中共九年),國語文不再是單獨的一個科目,而與英語同屬於語文領域。並與(原住民語文、客家語文、閩南語文)同屬於一類。在這個邏輯下,國語文課程的「目的」與「目標」也與1993年公佈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1994年公佈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大不相同。最大的差異是:品德教育、民族意識、愛國情操、明禮尚義等關鍵字不見了。課程標準的改變,讓隱含這種價值判斷的素材跟著從教材編寫、課程設計中消失。同時,這種變化不只存在國語文科目,歷史、地理、公民等科目也深受影響,台師大特教系吳武典教授對此種教育主軸的變遷以「失德的教育」呼之。這種對道德教育的輕忽,甚至略而不提,直接間接導致近年來台灣青少年許多失序的行為。

二、高中〈九五課綱〉(2006年在高中實施)才被提出質疑

1.課標時代國文的定位

1983年,為配合高級中學法制訂,教育部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據此課程標準所編輯而成的教科書,就是目前一般所稱的「統編本」。「統編本」時代從1952年到1999年,長達四十七年,其間經歷過1953、1962、1971、1983四次課程標準的修訂,但是,國家意識、民族精神、文化道統的傳承,都是重要核心價值。試舉1983《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目標」與「選文應注意要點」為例:

○目標:

壹、提高閱讀、欣賞及寫作語體文之能力。

貳、培養閱讀文言文及淺近古籍之興趣,增進吸收優美傳統文化之能力。

參、研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培養倫理道德之觀念、愛國淑世之精神。

肆、閱讀優美、純正、勵志之課外讀物,增進文藝欣賞與創作之能力,開展堅毅恢宏之胸襟。

伍、熟習常用應用文之格式與作法;加強書法鑑賞及書寫之技能;熟練語言表達之能力。

○選文應注意下列各點:

(一)思想純正,足以啟導人生意義,培養國民道德者。

(二)旨趣明確,足以喚起民族意識,配合國家政策者。

(三)立義深邃,足以體認中華文化,建立民族自信者。

(四)內容切時,足以培養民主風度及科學精神者。

(五)情味濃厚,足以培養欣賞文學作品之興趣者。

(六)理論精闢、情意真摯,足以啟發思路、激勵志氣者。

(七)文字雅潔、篇幅適度,足以陶練辭令、便於熟讀深思者。

(八)層次分明,合於理則;文詞流暢,宜於朗誦者。

2.課綱時代國文定位的拉鋸戰

(1)九五課綱

1995年,為配合國中、小課程標準修訂,及因應社會日趨開放,教育改革的強烈呼聲,教育部再次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1999年實施,這次最大的變革就是教科書採取「一綱多本」的編寫模式,開放民間編寫教科書,由教育部委託國立編譯館審定。2004年,為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教育部發佈《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2006年實施,這就是〈九五課綱〉,又稱〈九五暫綱〉。

「95課綱」國文部分,相較於過去,變化如下:

a. 時數:因為國文時數由每週五節縮減為四節,於是取消《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必修學分,設立「論孟選讀」「區域文學選讀」,「小說選讀」,「語文表達及應用」四個選修學分。

b. 減少古典與經典的篇目:為降低難度,文言文比例降為45%。

高中國文教師無法接受國文科如此大的變化,發起抗爭。重點聚焦:文言文比例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必修變選修。當時,文化教育界大老也表態支持,一時蔚為風潮。

結果是「95課綱」變「95暫綱」,並且訂定四十篇古文必選篇目,每冊再選入《論語》、《孟子》、《墨子》、《韓非子》、《老子》、《莊子》等文化經典教材,避免偏廢。《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雖仍變為選修學分《論孟選讀》,但80%的高中均選讀。

三、〈99課綱〉到〈101課綱〉

2008年,教育部以九五暫綱為基礎,略微修訂,改為《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2010年實施,這就是俗稱的99課綱。惟國文、歷史兩科尚有爭議,遲至2012年實施,本文稱之為101課綱。

「99課綱」,相較「95國文暫綱」,篇目稍加調整,變化並不大。「一零一國文課綱&微調」變化就比較大,雖然「一零一國文暫綱」,古文必選篇章減為三十篇,但每冊應選入文化經典教材範圍擴增,選材包括:《詩經》、《楚辭》、《左傳》、《禮記》、《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史記》等。又另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共四學分,以列為語文類選修為原則,形同必選。

除了實質面外,課綱的精神層面,更值得關注。三個課綱的課程「目標」,在高中國文老師的堅持下,都明確表達中華傳統文化的保存與發揚光大是國文重點。如《95、99國文課綱》「二、培養閱讀文言文及淺近古籍之興趣,增進涵泳傳統文化之能力。」「三、研讀文化經典教材,培養社會倫理之意識及淑世愛人之精神。」《101國文課綱&103微調》「三、藉由文化經典之研讀,與當代環境對話,以理解中華文化與文明社會之基本價值,尊重多元精神,啟發文化反思能力。」等都是。

四、〈108課綱〉─現在進行式的波譎雲詭

配合十二年一貫課程實施,各科課綱重新修訂。重點有二:1.國小國中高中三個階段的課程要進行整合2.增加選修,減少必修。 課發會高中國文課綱研修小組接受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六十餘位教授教師,苦心擘畫兩年,並向483位高中國文教師進行問卷徵詢,召開了各地公聽會,提出高中國文課綱草案。不料,重組後的課審會卻對此課綱草案百般質疑,並逾越職分,進行了網路選文後提出了自己的選文版本。

比較如下:

十篇網路選文為何選入六篇名不見經傳的台灣古文?普通高中課審小組的核心思維如下:

108高中國文課綱必讀古文篇目
普通高中審議小組網路選文提出前十名篇目
先秦
1
燭之武退秦師
1桃花源記
2
馮諼客孟嘗君
2赤壁賦
漢魏六朝
3
鴻門宴
3望玉山記(台灣古文)
4
出師表
4番社過年歌(台灣古文)
5
桃花源記
5大甲婦(台灣古文)
6
世說新語選
6七星墩山蹈雪記(作者日本人中村櫻溪)
7
蘭亭集序
7赤崁筆談:海船(台灣古文)
唐宋

8
師說
8送王君入監獄序(台灣古文)
9
始得西山宴遊記
9鴻門宴
10
唐傳奇選
10岳陽樓記
11
岳陽樓記
說明:
普通高中課審小組原提出6案:

1刪除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建議授課年段
12
醉翁亭記
13
赤壁賦
14
項脊軒志
15
晚遊六橋待月記
16
聊齋選
2刪除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建議授課年段及選材範圍
3每冊應選一課文化經典刪除選材範圍
4議題融入課綱不再區分重大議題或相關議題
5文言文課數比例降為三年平均三成
6領綱附錄的普通高中階段推薦選文從二十篇降至十五篇
5.6兩案合併後,若文言文比例成功刪減為30%,古文空間需再減少,故第6案就修改為十篇。

17
左忠毅公逸事
臺灣

18
裨海紀遊選
19
勸和論
20
台灣通史序


a.2014-02-10林秀珍老師(台南女中教師,課審小組委員,推薦六篇台灣古文)在反課綱微調記者會中提出的聲明稿中就清楚說明:

「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例,是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的對話,也就是傳統與現代性的衝突與拉扯,而文言文多或少不是重點,問題出在『沒有地域情感的連結,空白的地域想像』」。她又表示:課本的資料愛從新月派的徐志摩連結到1949年後的台灣詩派,用最斷裂與空白的方式告訴學生:「台灣沒有現代詩人,如果有,那是1949年後、從中國來到台灣的文人所帶給台灣的新文學」。林秀珍最後強調,沒有以台灣為核心的國文課綱,無法吸收土地的養分。沒有以台灣史觀為脈絡的文學教育,無法樹立典範與榮耀、反省與自信。

b.2017-08-28長榮大學講座教授莊萬壽在〈台灣的語文要走台灣的路〉說得更直接:「坦白講,台灣人如果是國家的主人,不必抱著2000年的中國古籍古文做為什麼典範,20世紀下半葉台灣的語言,被強姦而變了種,才成為北京話,否則台灣語文絕對可以像日本漢和(假名)混用的語文,可以一樣用台羅成多Holo的現代漢語白話文的系統,就不是中國的白話文了。我們可以學習現代日本語文,他們所繼承漢字文化的界線。現在面對的,簡單說,我們拒絕中國古典文化的所謂國學,進入我們語文的教科書,也拒絕時空遙遠中國封建時代的文言文太多進入我們的教科書,在台灣主體性越來越強烈而不可挽回的大趨勢,他們恐懼台灣拋棄了所謂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改變國家的認同。……

台灣人被同化而使用北京話,我們要建立台灣特色的現代漢語白話文,我們要加入南方Holo與客語和南島語的元素,台灣古漢語的部分,像日本人選擇性的讀李白、白居易詩、八大家文,但台灣的範文為什麼不能用台灣土地上的作品呢?台灣語文要走台灣的路。」


國文課綱研修小組的思維則是以整個中華文化源流來檢視國文教材:

    台灣今日國語文教育,國小六年教材純屬白話,國中仍以白話文為主,高中理應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怎可以意識形態困住台灣青年語文學習,讓他們原地再打轉三年?試看對岸,今年起小學選古詩文124篇,占比30%;初中選古詩文124篇,占比51.7%,兩岸語文能力落差懸崖已出現,當政者何忍進一步惡化?

     高中領綱委員在一周三小時的有限時數、45%-55%的文言比例限制下,規劃出20篇推薦選文,力求兼顧時代、人物、文類,讓學生了解傳統學術的源流,體認中華文化的價值,每一篇都用心良苦。以燭之武退秦師(左傳)、馮諼客孟嘗君(戰國策)、鴻門宴(史記),讓文學、史學一併進行;以岳陽樓記、赤壁賦來品味儒、道兩家生命哲學的意境。20篇已是盡量精簡,30%豈能再減?那是文化的浩劫。

 (段心儀─驚見文化懸崖)


參、總結:

108課綱只是戰場之一,台灣各界都尚未覺察時,一隻黑手已指向大學中文系。今年2月一紙公文寄到各大學中文系,教育部將進行學科分類標準的表格制定,語文教育區塊中,將中文系的歸類由「本國語文」中的「中國語文細學類」轉到「華語細學類」。中文系突然驚覺,此時此刻進行分類的改變,必將牽動中文系定位的改變。無論學科教學範疇、國家語文正統,等都將面對挑戰。甚至發展成:中文系歸類在外國語文學院,那中文系的畢業生還能教中學國文嗎?國家語文的話語權將由台文系獨攬?中學國文教材將全部是台灣文學?這樣的發展和不是和國文課綱那10篇網路選文脈絡一致嗎?原來這是台灣意識的分進合擊,後續發展必將掀起驚滔駭浪,國文課綱爭議可說方興未艾。

進行國文課綱捍衛戰時,對手不斷騷擾、正面打擊,側面狙擊。雖然凶險,但大部分國文老師與教授們均已充分感受天風天雨的來襲,全力備戰,士氣高昂。網路上雖酸民不斷,社會氛圍支持力道卻滿強的。國文課綱9/10未必能定案,後續發展必會銜接到歷史課綱公聽會等,且拭目以待。

專欄作者:段心儀;本文寫於2017年8月31日,作者時任中語文教育促進協會 理事長

返回首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2〉

( 講 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立「恆志」於「學問」之道 - 1〉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孔門師生自然有情 - 3〉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孝弟其為仁之本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1〉

(講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君子不息於「成德」- 2〉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四單元〈仁者,愛人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樂於「學習」,貴在「有恆」- 3〉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