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0的文章

「碧雲讀書」筆記 -《「韓信─勇略震主者身危」》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 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一、 人品   1. 知恩必報─賜千金,報漂母一飯之恩  2. 以德報怨─召辱己之少年,以為楚中尉  二、 綜觀全局的戰略家   1. 分析項羽: 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  a.匹夫之勇─不能任屬賢將  b.婦人之仁─吝於封賞有功  c.不都關中─背關懷楚  d.背義帝之約─王其所愛,諸侯不平  e.所過無不殘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  2. 分析漢軍: (洞燭世局的眼光,堪比諸葛亮的〈隆中對〉)  a.反其道而行,就可輕取項羽  b.建議劉邦取三秦作為根據地  三、 用兵行陣的卓越才能─韓信領漢軍多年,指揮過無數戰役,茲舉其三例  1. 木罌襲魏:漢魏兩軍夾黃河對陣  2. 赤旗破趙:韓信背黃河立寨  3. 囊沙敗齊:漢與齊楚軍隔濰水相峙  四、 蒯通勸反  「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臣請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蓋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足下孰慮之。」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向)利倍(背)義乎!」  五、 韓信行事作風(一)  1. 平趙後,請立張耳為趙王,作為自己稱王的張本  2. 平齊後,自請立為假王  3. 劉項最後會戰前,期約不

「碧雲讀書」筆記 -《「魯仲連義不帝秦 - 資治通鑒」》

「 資治通鑒 」 :   “ 王陵攻邯鄲,少利,益發卒佐陵,陵亡五校,乃以王齕代王陵。   趙王使平原君求救於楚,楚王使春申君將兵救趙。魏王亦使將軍晉鄙將兵十萬救趙。秦王使謂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諸侯敢救之者,吾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遣人止晉鄙留兵壁鄴,名為救趙,實挾兩端。又使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說趙王,欲共尊秦為帝,以卻其兵。  齊人魯仲連在邯鄲,聞之,往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尚首功之國也。彼即肆然而為帝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不願為之民也!且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耳,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悅,曰:「先生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吾將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獻之於紂,紂以為惡,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歎,故拘之羑里之庫百日,欲令之死。  今秦,萬乘之國也,梁亦萬乘之國也,俱據萬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奈何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卒就脯醢之地乎?且秦無已而帝,則將行其天子之禮,以號令於天下;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不肖而與其所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新垣衍起,再拜,曰:「吾乃今知先生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矣!」“  -在「讀書會」上向同學解析以上引自「資治通鑒」的文本與互相討論...,分享理解心得 : ... -  2020年10月23日,台北中正區東門里讀書會  作者:郭碧雲  返回首頁

「碧雲讀書」筆記 -《「翩翩濁世佳公子─平原君」》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一、身世─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孝成王之叔。   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復位,封於東武城  二、時代   戰國末期,七國爭殺夷滅之際,故曰濁世。  三、貪馮亭邪說  趙孝成王四年,秦攻韓,韓割上黨地區與秦。上黨郡守馮亭不欲降秦,而願以上黨郡歸趙,曰:「韓不能守上黨,……不欲為秦。有城邑十七,願再拜入之趙;……。」平原君貪得其利,勸趙王接受馮亭之降,引起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四十五萬趙卒被坑殺。  四、平原君的食客   1. 毛遂(邯鄲被圍,平原軍求救於楚,取門下食客二十人與俱,得十九人,毛遂自荐)  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廢(發)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懸)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2. 李同(諸侯軍未至,邯鄲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  李同說平原君曰:「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民困兵盡,或剡(ㄧㄢˇ)木為矛矢,而君器物鐘磬自若。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君何患無有?今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閒,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耳。」於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邯鄲復存。李同戰死。  五、平原君待客   1. 躄(ㄅㄧˋ)者曰:「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後宮臨而笑臣,

「碧雲讀書」筆記 -《「數奇將軍─李廣」》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出塞王昌齡〉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塞下曲盧綸〉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 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並序高適〉  漢文帝:「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猿臂將軍去似飛,彎弓百步虜無遺。漢文自與封侯得,何必傷嗟不遇時。  ─唐‧崔道融〈題李將軍傳〉  公孫昆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程不識:「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  班固:「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流涕,彼其中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將,道家所忌,自廣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   生平大略   李廣的先祖是秦朝名將李信,將門世家出身。漢文帝十四年(前165年)從軍,死於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一生與匈奴交戰四十餘年,大小七十餘戰,憑藉一身蓋世武功,殺敵無數,匈奴人畏其英勇,稱之為「飛將軍」。  李廣身高過人,神力無窮,猿臂善射,愛惜士卒,深得士兵的愛戴。李廣為人廉潔,《史記》記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李廣關外狩獵時射石虎的故事家喻戶曉,使得李廣成了後世神射手的代名詞之一,但李廣一生都沒有被封過侯。漢文帝曾向李廣說:「如果你在漢高祖爭天下的時代,封為萬戶侯又算甚麼呢!」  有一次,李廣被敵人捉住,但他卻殺人奪馬,帶傷逃跑。也有一次,李廣和他的手下在和匈奴對戰的時候,被大軍包圍,手下皆亂,只有他用弓箭不停射殺敵人,令到敵人不敢前進,最後支撐到援軍到來,把敵人殺退。  景帝時期   漢景帝七國之亂時,李廣隨周亞夫平亂建有軍功,但因私自接受梁王所給的將軍印和賞賜,朝廷因而撤銷封賞,同時不予承認此將軍頭銜。後被指派為上谷太守,與匈奴作戰,隨後被調遣為上郡太守。  武帝時期   西元前129年,漢武帝遣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和衛青四人率四萬大軍分別從雁門、雲中、代郡、上谷四個方面同時出擊入侵的匈奴軍。衛青長途奔襲匈奴聖地龍城,殺敵七百;公孫賀、公孫敖無功撤回;李廣戰敗全軍覆沒而且被俘,後來奪弓掠馬逃出。李廣、公孫敖因為戰敗被廷尉提審

「碧雲讀書」筆記 -《「亭長歸來唱〈大風〉─劉邦」》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高祖嘗繇(游)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一、「意豁如」表現出的帝王氣度  灑脫、不沾滯、豁得開,拋棄瑣細的禮儀、虛偽的排場,與屬下君臣相得,卒而成就帝業。  二、豁達大度對人才的吸引力   1.酈生  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後聞沛公將兵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里中子也,沛公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騎士歸,酈生見謂之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游,……」。  2.陳平  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諸將盡譁,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護軍長者!」……「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躶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顧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  三、豁達大度與才智之士的使用  1.拋棄虛偽的自尊心,承認屬下的才能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2.放下身段,面對錯誤  進入咸陽「入秦宮,宮室、惟帳、狗馬重寶婦女已千數,意欲居留之。」但經樊噲、張良勸後,毅然還軍霸上。……本欲分封六國之後,張良剖析利害後,「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令趣銷印。  「白登」事件,被困平成,解困回京後立刻向劉敬道歉,封他為建信侯。  劉邦以武力得天下,陸賈卻常常在他面前引《詩》、《書》,劉邦罵他「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劉邦雖不高興,但也感到慚愧……  四、豁達大度的另一面─劉邦勇於下注的賭徒性格  劉邦的灑脫、豁得開,使他在機會來臨時,勇於下注。  劉邦起義是看準秦王朝必然不能長久「為縣送徒酈山(修陵寢),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築壇拜韓信為大將。何曰

「碧雲讀書」筆記 -《「悲壯的一擊──荊軻刺秦王」》

一、荊軻刺殺秦王的動機: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1. 被侵略者垂死前悲壯的掙扎:「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闚以重利;……。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閒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  2.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荊軻)許諾。於是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閒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  二、燕市狂歌的寂寞: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筑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一個有才幹的人,落在不能有所作為的環境中)  三、智謀深沉的刺客: 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  1. 與葛聶論劍:「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已駕而去榆次矣。」  2. 與魯勾踐下棋爭道:「荊軻游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  四、易水送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1.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史記‧刺客列傳》  2.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羣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陶淵明〈詠荊軻〉  五、笑傲秦廷 :  1. 秦舞陽:色變振恐。(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  2. 荊軻: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乃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

碧雲讀書」筆記 -《「張良─漢初開國第一傑」》

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一、少年剛銳的遊俠性格─搏浪沙椎擊秦始皇  二、人生轉捩─黃石公的磨練(圯上老人贈書)  三、亡秦─「利啖秦將,旋破嶢關」,助劉邦首先進入關中  四、 滅楚   1. 謀取漢中之地  2. 建議漢王燒絕棧道,示天下無重返關中之心  3. 慫恿項羽北擊齊以牽制他的兵力  4. 借箸代籌,痛陳「八不可」封六國之後  5. 勸劉邦封韓信為齊王  6. 勸劉邦撕毀鴻溝之議,引兵追項羽於垓下,迫其自殺  五、 鞏固劉氏政權  1. 勸封雍齒,銷變於未形  2. 勸都關中,垂安後世  3. 勸迎四皓,卒定太子   六、 遠事避禍,明哲保身   1. 願封留,足矣  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  2. 願從赤松子游─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讐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七、 後世評論   1. 班固:聞張良之智勇,以為其

「碧雲讀書」筆記 -《「烈丈夫──伍子胥」》

「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太史公曰: 「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史記‧伍子胥列傳》  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孟子‧離婁下》   「聞誅一夫紂矣,不聞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一、在楚  1. 楚平王: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為太傅,費無忌為少傅。無忌不忠於太子建。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取婦於秦,秦女好,無忌馳歸報平王曰:「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絕愛幸之,生子軫。更為太子取婦。  2. 費無忌:無忌日夜言太子短於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願王少自備也。自太子居城父,將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為亂矣。」  3. 伍奢:伍奢知無忌讒太子於平王,因曰:「王獨柰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  4. 伍尚:「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讎,我將歸死。」  【問題】請解讀費無忌其人。  二、在鄭  1.羋建:晉頃公曰:「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太子能為我內應,而我攻其外,滅鄭必矣。滅鄭而封太子。」太子乃還鄭。事未會,會自私欲殺其從者,從者知其謀,乃告之於鄭。鄭定公與子產誅殺太子建。  伍子胥過昭關:伍胥乃奔吳。到昭關,昭關欲執之。伍胥遂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百金劍邪!」不受。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  三、在吳   1. 闔廬:闔廬即公子光。伍胥進專諸於公子光,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當是時,吳以伍子胥、孫武之謀,西破彊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  2. 夫差:伐越─敗越於夫湫。越王句踐乃以餘兵五千人棲於會稽之上,使大夫種厚幣遺吳太宰嚭以請和,求委國為臣妾。吳王將許之。伍子胥諫曰:「越王為人能辛苦。今王不滅,後必悔之。」吳王不聽,用太宰嚭計,與越平。  伐齊─夫差興

「碧雲讀書」筆記 -《「狂飆英雄的崛起與殞落」》

項籍者 ,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一、崛起─鉅鹿之戰破釜沉舟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閒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二、轉捩點─鴻門宴上刀光劍影  1. 主帥:楚軍─項羽漢軍─劉邦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2. 軍師:楚軍─范增漢軍─張良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3. 武將:楚軍─項莊漢軍─樊噲  項 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髪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4. 間細:楚軍─項伯漢軍─曹無傷  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

「碧雲讀書」筆記 -《「史記‧外戚世家節選」》

一、 漢高祖 1. 呂后:漢興,呂娥姁為高祖正后,男為太子。及晚節色衰愛弛,而戚夫人有寵,其子如意幾代太子者數矣。及高祖崩,呂后夷戚氏,誅趙王,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得無恙。  2. 戚夫人:上召戚夫人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鴈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  3. 薄姬:漢王,見薄姬有色,詔內後宮,歲餘不得幸。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無相忘。」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坐河南宮成皋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  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從如代。  二、 漢惠帝 張皇后:呂后長女(魯元公主)為宣平侯張敖妻,敖女為孝惠皇后。呂太后以重親故,欲其生子萬方,終無子。  Q&A:試論呂后的心理,及其「天命」。  三、 漢文帝 1. 代王王后:代王王后生四男。其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2. 竇姬: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太后出宮人以賜諸王,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彊,乃肯行。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竇皇后弟,字少君。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聞竇皇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少君去時雖小,識其縣名及姓,又嘗與其姊採桑墮,用為符信,上書自陳。竇皇后言之於文帝,召見,問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復問他何以為驗?對曰:「姊去我西時,與我決於傳舍中,丐沐沐我,請食飯我,乃去。」於是竇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橫下。……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竇太后後孝景帝六歲(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

「碧雲讀書」筆記 -《「世紀大瘟疫」》

瘟疫從未停止襲擊人類,無論是今天,或是中世紀的歐洲、三個世紀以前的倫敦、100年前的西班牙、或是始終沒有消滅的愛滋病毒……。  瘟疫,亦稱大流行,最常見的是鼠疫,又稱黑死病,有腺型、肺型和敗血症型三種,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多次跨洲際的傳染力。  1. 最早在《舊約聖經》中已出現類似鼠疫侵襲亞述軍的記載。首次的大流行發生於西元6世紀,疫情持續了五十多年。  2. 14世紀歐洲爆發「黑死病」,發病1至3日之內死亡,大約死亡1700萬至2800萬條生命,死亡人數占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義大利、英國死者超過半數人口,據稱是由中國商人和蒙古軍隊傳入。  3. 1665年,一場瘟疫奪去了倫敦城10萬人的生命。封城、恐慌、信念瓦解……三個世紀前倫敦大疫年實況,竟與今日如此相像!在英國鼠疫疫情肆虐的尾聲,丹尼爾‧狄福衷心警告「人們太草率而令自己置身險地,先前的謹慎舉止全然拋諸腦後,也完全不再閃躲他人,由衷相信瘟疫不會找上他們。……很多人卻被這種不謹慎、輕忽的行徑害死。」  4. 1860年代,正值中國清朝後期。咸豐五年(1855年)六月,雲南清水大疫(鼠疫)。六年五月,湖北咸寧大疫。十一年春,山東即墨大疫。六月,山東黃縣大疫。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上海疫疾流行,死亡2萬餘人。夏天,陝西瘟疫流傳。余澍疇《秦隴回務紀略》記陝西的疫情:「自夏徂秋,疫癘大作,死亡甚多,至有全家無一生者。」光緒十六年(1890年)秋,北京有大疫,當時的重臣潘祖蔭、曾國荃、曾紀澤、彭玉麟、等皆病逝。光緒十六年醇親王奕譞病逝。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因服用金雞納霜痊癒。光緒二十年(1894年),鼠疫曾發現於香港,後即釀成疫癘,並造成大流行,與1855年雲南清水鼠疫有間接關係。其它的疫疾還有痘疹(天花)、大頭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  5. 1918年流感大流行,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英語:Spanish flu),是於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爆發的不尋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當時世界人口約四分之一的5億人感染,1700萬至5000萬、甚至可能高達1億人死亡,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大流行病之一,僅次於黑死病。此次大流行是由H1N1新型流感引起的兩次大流行中的第一次;第二次是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  6. 近代史上無可比擬的衝擊CDVID-19!迄今(2020/6/25)全球逾1000萬人

「碧雲讀書」筆記 -《「太史公心中得意人─信陵君」》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一、 出身: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  二、 為人:   公子爲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餘年。  三、 交游(一)  1. 抱關─侯嬴(大梁夷門守門人,獻計竊符、襲殺晉鄙。自度信陵君至晉鄙軍中,北向自剄,以報信陵君)信陵君帶著車馬隨從,虛左以待,親自到夷門去接侯嬴。  2. 屠者─朱亥(大梁市井屠者,袖藏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信陵君多次存問之。  四、 時代背景:  魏安釐王二十年(257B.C.),秦昭王已破趙長平軍,又進兵圍邯鄲。公子姊爲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於魏。魏王使將軍晉鄙將十萬衆救趙。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爲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  五、 竊符救趙  1. 魏安釐王─畏秦,不敢出兵救趙。  2. 晉鄙─魏國老將軍,領兵十萬,駐守鄴城。  3. 如姬─魏安釐王最寵之姬妾  「如姬父爲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爲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欲爲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  【附錄】  七雄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爲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亥爲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  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唐‧王維〈夷門歌〉  六、 納諫  客(唐雎)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爲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趙王埽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  七、 交遊(二)  1. 博

「碧雲讀書」筆記 -《「三千珠履說斯人 - 春申君」》

太史公曰: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 初,春申君之說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歸,何其智之明也!  後制於李園,旄矣。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黃氏。游學博聞,事楚頃襄王。   春申君是一個充滿了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有過人的才智,有大功於楚,對六國抗秦事業有很大的貢獻;另一  方面,他晚年以惡行穢德招禍,謀奪楚祚,被人暗殺於宮禁之中,為天下笑的不光彩下場。他死不得善終,身首異處。  有史論家認為:「春申君殆兩截人」─一生前後判若兩人。  春申君的前半生   一、止秦攻楚: 秦昭王聯合韓、魏攻打楚國,黃歇上秦昭王書。其書大要:  1. 兩虎相鬥,駑犬受其弊(乘雙方疲困,從中牟利)  2. 盛讚秦昭王之能、之功、之威  3. 勸秦昭王收斂攻城掠地的雄心,充實仁義之道,則將與三王、五霸齊名  4. 告誡秦昭王消滅楚國,實質上助長了韓魏兩國  王無重世之德於韓、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於秦者將十世矣。本國殘,社稷壞,宗  廟毀。刳腹絕腸,折頸摺頤,首身分離,暴骸骨於草澤,頭顱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為群虜者相  及於路。鬼神孤傷,無所血食。人民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僕妾者,盈滿海內矣。故韓、魏之不亡,秦社  稷之憂也,今王資之與攻楚,不亦過乎!  5. 提出秦楚聯盟的建議  6. 秦昭王接受建議,與楚國結盟  二、歸楚太子熊完:   1. 黃歇與楚太子入質於秦,秦留之數年,頃襄王病危,黃歇遊說秦相應侯放歸太子  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  若不歸,則咸陽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願相國孰慮之。」  2. 楚太子變衣服為楚使者御以出關,黃歇留舍  3. 應侯向秦昭王進言,放歸黃歇  4. 及頃襄王死,太子繼位,是為考烈王,黃歇為相,封之為春申君  三、春申君事業的頂峰  1. 率諸侯軍救趙:春申君為相五年,秦攻趙邯鄲,春申君率諸侯軍往救,趙國以存  2. 又三年,春申君領兵北伐滅魯,楚國威大振,以荀卿為蘭陵令。  本文發表於2020年8月28日,台北中正區東門里讀書會  作者:郭碧雲   返回首頁

「碧雲讀書」筆記 -《「雞鳴狗盜亦千秋 - 談孟嘗君》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 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論語•子路20》  語譯:   子貢問:「怎樣的人可以稱作士?」孔子說:「做事的時候有知恥之心,出使諸侯,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了。」子貢又問:「請問次一等的士呢?」孔子說:「宗族中的人稱讚他孝敬父母,鄉黨們稱讚他尊敬兄長。」子貢接著問:「請問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說:「說到做到,做事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固執原則,那是普通人。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貢最後問:「現在的執政者,您看怎麼樣?」孔子說:「唉!這些飯桶,哪裡算得上呢?」  孟嘗君的身世  孟嘗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  1.五月子 - 孟嘗君五月初五日出生,田嬰囑其賤妾殺之。  2.厚積餘藏,欲以遺何人?「後宮蹈綺縠而士不得短褐,僕妾餘粱肉而士不厭糟糠。」  嬰乃禮文,使主家待賓客。賓客日進,名聲聞於諸侯。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嬰卒,諡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於薛,是為孟嘗君。  孟嘗君待士(對待食客)  1. 善待其親戚、問遺其親戚: 「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  2. 一視同仁:待客夜食: 「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  孟嘗君之士  1. 雞鳴狗盜:解在秦之困  2. 魏子:收債於薛(有賢者,竊假與之,以故不致入。   3. 馮諼:營三窟(使孟嘗君復居齊相,終身無纖芥之禍。   「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朝趣市者乎?明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願

「碧雲讀書」筆記 -《「雙面吳起 - 良將與魔鬼」》

「昔有吳起者,母沒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唐‧白居易〈慈烏夜啼〉  郭沫若稱讚吳起: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家是與孫武並稱,作為政治家是與商鞅並稱的。  吳起(440 B.C.—380 B.C.)活躍於戰國初期,是當時集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於一身的不世出豪傑;但也是是非功過,見仁見智、任人評量的悲劇性人物。他的「是」和「功」,主要在軍事、政治方面。  1. 生長背景 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吳起的「非」和「過」,緣於他追求和貪戀功名之心太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鑄下難於補償和磨滅的三大污點,他早年耗盡富足家財,出外求官,結果落魄以歸,被鄰里同儕嘲弄,大怒之下殺死30餘人;他為解魯君之疑,殺妻田氏以求將;他為功名,齧臂誓母,母死不臨,這樣的行為被講究人性倫常的衛道之士和文人墨客所詬病和譏嘲。  2. 入魯為將  魯人惡之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30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  3. 西河郡守-仕魏之事功   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4. 計逐吳起-小人計逞   (魏相公叔)僕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彊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則必辭。」於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5. 君臣相得

「碧雲讀書」筆記 - 《「鴻門宴」》

(項羽) 行略定秦地。 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于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柰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柰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珪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