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心儀文華」專欄 -《「侯友宜要提出務實的兩岸政策」》

今年6月民調熱,TVBS、台灣民意基金會、中廣與蓋洛普公司等6家一棒接一棒趕著做民調,侯友宜卻都是第三,支持率接近腰斬,跌破大家眼鏡。 侯個性務實,生涯傳奇。他曾親手把十大槍擊要犯送進監牢,卻也能在關鍵時刻化戾氣為祥和。他安排劉煥榮母親到牢中會面,了其心願,讓他認罪;又隻身進入南非武官官邸,救出被陳進興脅持的人質並順利繳械。他功勳彪炳,名震江湖,48歲就升任警政署署長,是大家心中永遠的「侯探長」。52歲他轉入政界,新北市是他的起家厝,也是他展現執政魄力的舞台。五股垃圾山轉型綠地公園,垃圾業者合法化,違章建築被拆除,奠定他競選連任時大贏對手46萬張選票的基礎,也毫無懸念地被視為國民黨最強母雞,徵召參選總統。事實上,面對今日台灣毒品氾濫、詐欺橫行、黑道猖獗、貪汙腐敗的現狀,侯友宜確實是最合適人選。但民調怎麼會在提名1個月後豬羊變色?最大的可能事,務實的他竟在兩岸問題上務虛以對。 因為兵凶戰危,選民對個人的好惡不及對兩岸政策的關注,這本該對國民黨有利。因為兩岸順利交流的通關密語「九二共識」,是國民黨提出的;馬政府8年來確實藉此爭取到龐大政經紅利;馬英九今年還刻意走了趟「一中各表實際操作之旅」,替國民黨累積了他黨遠遠不及的豐富資源,足以讓侯友宜在兩岸政策方面左右逢源,妥妥的穩住藍營基本盤,進而以和平紅利爭取青年票。但這一切國民黨中央冷處理,朱立倫顧左右而言他,侯友宜也隻字未提。甚至在侯友宜第一次進入校園直面學生的場子,學生提問一中問題,侯卻亂以他語。無論解讀為傲慢無知或不誠懇,都太傷了。不但傷了青年票,更進而動搖基本盤。 侯友宜的兩岸政策,迄今只說到「以中華民國憲法為架構,進行兩岸對話、交流創造和平」。但「對話」「交流」「和平」這幾個關鍵字,蔡英文、賴清德都沒少講,侯若不加進一些兩岸互信的元素,恐怕一樣淪為空話。端午假期,侯在桃園提出「兩岸要像一家人,才有辦法和平」,這算是互信的元素,但柯文哲早已說過「兩岸一家親」,侯只算拿香跟拜,加不了分。侯的兩岸政策必須大開大闔,敢於破除蔡英文製造的迷障,才能在民調老三固化前,打破僵局。 侯應提出一套清晰務實的兩岸政策:一、立基於九二共識,打開兩岸交流的大門;二、檢討意識形態偏差的教育政策,消泯世代間的隔閡;三、「平等」「尊嚴」原則下,簽訂兩岸互惠協定。如此一來,拆解了兵凶戰危,寬廣了青年前景,工作、加薪、買房……都有機會,支持度立刻翻

「心儀文華」專欄 -《「教育政策窮得只剩下錢?」》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才提出要補助私校大學生一年兩萬五千元學費,行政院長陳建仁立刻加碼高中職學費全免,完全符合民進黨選舉年大撒幣思維。這種思維讓財政紀律蕩然,公共政策偏頗,永遠是煙火式的熱鬧,卻沒有長遠的規畫、細膩的推展。在這種選舉民粹下容易走向不歸路。 教育是義務也是權利,無論對個人或國家的發展都極為重要,但也總存在資源分配不公問題,好的教育機會總集中在有錢的家庭或地區,影響下一代在職場的發展,導致貧窮複製,階級無法流動。彰化大城鄉潭墘國小廢校就是如此,這是大城鄉四年內關閉的第三間小學了,潭墘村民群起抗議,認為偏鄉孩子的受教權被剝奪了。但偏鄉孩子被剝奪的僅只於此嗎? 近期,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做了一份調查報告,重點放在一○八課綱與雙語政策。五成四的受訪民眾同意學習歷程對資源不足的學生不公平。六成四同意雙語政策會讓英文程度不好的學生學習效果更差;六成二同意推行雙語政策會導致學生程度M型化。因為:英文專業的師資已不足,偏鄉更沒有;程度不好的學生用中文學都學不好了,還用英文教,不更是鴨子聽雷?憑常識判斷,都知道雙語政策會進一步惡化偏鄉孩子的競爭力。 錯誤的雙語政策傷害的不只偏鄉,事實上對整體國力都有影響。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台大評估後認為AI輔助與人機協作是未來發展不可阻擋之趨勢,且學習層次中的記憶、理解、分析,未來可能都會由AI取代,人的工作將著重在評鑑、創造。也就是說人工智能靠「大數據」給出的答案,只是多數人意見的綜合。而決策的智慧與獨到的創見還是得靠人完成。但智慧與創見往往來自於歷史文化的底蘊、敏銳的社會觀察力、與清晰的邏輯推理,而這些都需要透過強大的本國語文能力才能獲得。 雙語政策是否能全面性的提升英文能力,尚未可知,但弱化本國語文能力則是顯而易見,殊不知這正與培養人才背道而馳。 不但社會科學人才倚重本國語文,自然科學人才也不例外。因為理論必建構自概念,概念必表達為語文。古文執簡馭繁、一字一義的本質正是構成概念的合適元素。如:算學裡的奇數/偶數、約分、因式分解等都是文言;物理學裡的慣性、力矩、密度、守恆…化學裡的同分異構、過氧化氫、電離…也是。如無文言基礎,不易充分理解辭義;若要進行科學名詞的轉譯,更必須有良好的古文能力。煙花雙語政策只是讓人才平庸化,國力弱化。 民進黨執政八年,公共政策已全面失守,教育政策更危如累卵,面對這局殘棋,民進黨是否窮得只剩下錢?

「心儀文華」專欄 -《「108課綱問題未解 118課綱怎麼編」》

一○八年開始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迄今已四年,實施前教育團體提出諸多質疑,如今已成為事實,且正逐步侵蝕台灣的國力及學子的競爭力,造成社會共識的斷層和品德教育的失落。但問題尚未解決,一一八課綱已開始研議,繼續錯誤的思維,加速教育的滑坡。一一八課綱必須暫停,先檢討一○八課綱,從根本上處理故意被忽視的實務問題: 一、降低學生基本學力,弱化台灣國際競爭力:課綱實施前,教育界擔心刪減國英數必修時數,會弱化學生基礎能力。實施三年後,逾六成國、高中認為新課綱已造成學生基礎學力不足,超過七成國高中認為學生學力落差擴大;學校普遍觀察到學生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M型化發展,城鄉差距則更形擴大。 刪減必修學分,使高中生進入大學專業領域的銜接出現斷層,而自然科領域必修時數從三年十六學分降到八學分,更直接造成產業界的焦慮。他們與大學合作設立半導體學院,又直接到高中撈人,這都代表教育部的失能。新課綱強調「跨領域素養」,素養化的考題動輒數百字;結果各科考卷都像閱讀測驗,反而弱化了學科專業能力。 二、學習歷程檔案徒增困擾:一○八課綱考招制度複雜,學習歷程檔案更讓超過九成的高中在實施上遇到困難;高中端動員了教師與行政全面配合,卻無法確定大學的具體參採標準。為了吸睛,有財力的家長出高價找電商平台、補習班、甚至專人代做檔案,卻進一步製造了階級差異。 三、品德教育失落:一○八課綱的品德教育產生偏差,源自於公民教育失守道德,加上家庭功能失調,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等各種主客觀因素,使得校園霸凌愈來愈嚴重、毒品益形氾濫,漸成培養犯罪意識的溫床。 四、國族認知缺乏共識:課綱拆解了歷史科的時間軸和地理科的區域觀,又極小化中華文化教材與經典選文,解構了學生的國族與文化意識。許多廿歲以下的年輕人不清楚「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號,孫中山是我們的國父;卅歲以下不知道辛亥革命、黃花崗烈士,遑論秦皇漢武。認知的差異造成台灣世代間的割裂,更是兩岸兵凶戰危的潛在因素。 一○八課綱涵蓋範圍從國小到高中,影響數百萬學生;牽動層面又從品德教養到學科能力,內外雙殺。因為太龐雜,真要處理,必須由人選入手;人對了,事才可能對。 首先,設立專責小組,除專家學者外,還要包括教學現場的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和學生。第二,召開全國教育會議,讓社會各界有對話的機會,集思廣益聚焦有效的解決之道。第三,開放各項資料,如「台灣後期中等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公布從一○八

「心儀文華」專欄 -《「性騷案 民進黨積弊」》

 近期熱播的《人選之人-造浪者》竟掀起政壇千尺浪,應該大出苦心策畫此劇者的意料。但政治宣傳與政治實境反差如此之大,想不刺眼都難! 賴清德參選總統,面對蔡英文執政7年的千瘡百孔,切割並打造清流形象是他的策略。他組成「民主大聯盟」,想在艱困選區與跨黨派人才合作,卻在第一波就徵召了曾傳出「偷拍並以私密照威脅前女友」的李正皓,引發788名基層支持者連署,呼籲民進黨如果想要匯聚年輕候選人與造浪者的支持,「那雙打算牽起並一起迎向勝利的手,就不應該是趙昌澤(《人選之人》劇中涉入性平爭議的角色)的手。」,要求民進黨堅持的性別價值不能退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賴清德就任黨主席後拔擢調升為副祕書長的許嘉恬,也被前黨工舉發。一名原在民進黨婦女部工作的女孩在臉書貼文,陳述自己工作過程中曾遭遇性騷擾事件,兩次上報時任婦女部主任的許嘉恬,卻得到冷漠的回應:「那你當下為什麼……不跳車?我不懂,你怎麼沒有叫出來?」當她想著至少要告知媒創主任,以免出現其他受害者,許卻要她考量是否能承擔名譽受損的後果? 時隔多月,女孩所有被壓抑、被否定的情緒在看《人選之人》時,翻江倒海襲來。劇中女主管翁文方的台詞明明是:「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現實中的女主管卻選擇轉身離開,不提供任何資源與協助!錯的不是我吧?於是抹乾眼淚,她決定「當時高舉著婦女權益旗幟的人未成為我的翁文方,我就要成為我自己的翁文方。」 民進黨擅長置入性行銷。公視幾部歷史劇如《茶金》、《斯卡羅》等,在歷史情節與人物刻畫中,都可以看到特定意識形態的介入,或對當時社會面向作選擇性報導,或對政策、官員作負面評價。但因製作相對精緻、情感煽動拿捏得當,長期潛移默化下,年輕一代疏離中華民族,敵視國民黨很是自然。 《人選之人》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雖已在Netflix上線,但第4季才在公視頻道播出,在選前播放,用意明顯。但策畫者可能沒考慮到當代劇不同於歷史劇,無法任由編劇裁剪史料或人物。當代政治劇觀眾絕對可以將之帶入自身經驗,進行解讀與批判。因此賴清德就必須嚴肅面對此事,說明為何選擇重用李正皓、許嘉恬的原因。 事實上民進黨積弊已久,性騷擾、性暴力、不倫戀數量都是三黨之最,黨內早已視為尋常,主席從不表態。於是高嘉瑜被男友林秉樞施暴,女權鬥士范雲噤聲;王必勝外遇還能升官,便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此次事件剛好發生在賴清德參選期間,且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