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3的文章

「心儀文華」專欄 -《「蔡政府貪汙腐敗佐證無恥課綱」》

北一女區桂芝老師一席控訴「回首愈走愈黑的教改路」,1天內線上流量已近百萬,讓蔡政府不得不回應,且同時發動側翼反擊,因為打到痛點。 區老師指出教改25年來,學生、老師、國家教育力三輸的現狀,更直指臺灣政治最大的問題是「意不誠,心不正」,竟在中國全面崛起的此刻,自宮自殘,放棄自身繼承的最悠久而美失去繼承祖先強大文化的知識與能力。 好的文明,讓台灣孩子們因錯誤的教育政策, 最讓「高官」及「專家」跳腳的一段話是:刪掉了顧炎武的〈廉恥〉,學生們不再有機會思考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不再能理解「恥,是清清白白的辨別」,再加上日常新聞中不清不白的廟堂小丑個個吃香喝辣,耀武揚威,年輕學子怎麼能不是非錯亂,價值混淆呢?所以108課綱就是個「無恥」的課綱。 但,這不是事實嗎?近年來,蔡政府一連串貪汙腐敗的離譜事件,都在佐證區老師的說法。 王必勝、許朝程小三事件,讓衛福部成了桃花部。偷情不稀奇,但偷情還能升官,少見!事發後,王必勝由疫情指揮官升任衛福部政務次長,許朝程也得到部長薛瑞元力挺,說他「公務表現主動積極,私人事務不會另有處置。」這在講究「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的時代絕不可能發生,但薛瑞元說來卻臉不紅氣不喘,不就是欺負選民沒有「清清白白辨別是非」的能力嗎? 鄭文燦針對「無恥課綱」的回應是,「品格教育不是靠背文言文」,想必他當年讀古文,只知背誦,沒有入心入魂,所以寫論文會抄襲。除了私德有虧,政績也有問題,像是發生「花蓮地震,震落桃園天花板」的事件,但這一切都不影響他高升行政院副院長,這種不清白的拔擢,怎麼能不讓年輕學子是非錯亂,價值混淆呢? 又如因應突發事故組成的「國家隊」,其職責本該是救苦救難,解民倒懸,卻個個出現啟人疑竇的資格問題,最後成了發國難財的代名詞。難怪區老師質疑刪掉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神話,學生也失去認識一個建立生命高度、學習大我關懷的典範。 政府失德已是事實,各種荒腔走板事件層出不窮,民情鬱結,積怨已久。區老師控訴108課綱「缺德」「無恥」,其力道就如當年召喚出百萬紅衫軍的「禮義廉恥」,正打中百萬人的心坎,替他們出了一口氣,難怪瞬間成網紅。事實上,教育只能設計一個應然的可能,而無法求取一個必然的結果,因為人之不同,各如其面。但如果設計課綱時就包藏禍心,那真是萬死莫贖了。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

「心儀文華」專欄 -《「退休師遇刺亡 警惕毒品危機」》

十一月廿九日上午,內湖家門口的監視器錄下譚老師離去的背影,卻再也錄不到她回來的身影。台灣氾濫成災的毒品,又製造了無辜犧牲者。筆者猛然驚覺,危險日益逼近。 譚老師學養深厚,愛文化、愛校、愛家、愛學生。從中山女高退休之後,平日生活規律,交往單純,除了教書、寫稿、打球外,就是親友聚會。生活圈就在家與學校附近,先生又與她出入偕行。因此,當她被索討數萬元欲購買毒品不成的外甥持刀刺殺的噩耗傳來,教育界均難以置信。 但,當台灣毒品已泛濫成災時,這種悲劇是否將成為日常?不禁想起某條街的麵攤老闆娘就曾意味深長地對我說,這條街上哪棟樓沒有人吸毒? 毒品利潤豐厚,因此法令再嚴明,刑罰再重,毒梟從未絕跡。可怕的是,今日黑白兩道攜手牟利,毒品改頭換面,化身各種形式,潛入校園,深入街坊鄰里,「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間,你家的或我家的孩子可能已接觸成癮,生命從此由彩色變成黑白,甚至消逝。 在台灣,與毒品相關的行為,不論是販賣、使用、持有,都會遭受法律制裁。因此,如何規避毒品之「名」,以博取最大利益,正是一些國際級財團著力的方向。 例如,大麻被我國列為第二級毒品,但在部分國家合法,於是,近年來便頻頻向台灣明裡暗裡發動網路攻勢,意欲突破「毒品」之名的封鎖,倘若成功,利潤之豐厚難以想像。 他們說,大麻是醫療用藥,沒說的是,青少年若重度且持續使用大麻,將導致智商下降且無法恢復。即使法律明定未成年者不得接觸大麻,但對未成年者的影響誘惑將比預期還多。而且大麻是入門,未來會增加使用其他毒品的機率,貽害終身;毒品相關的衍生犯罪如幻覺殺人、強盜、搶奪、竊盜等,更將危害社會治安。 譚老師的悲劇就是一個警惕。財團利慾薰心、貪得無厭,卻能在網路世界隻手遮天,甚至在政府機構上下其手,長臂管轄了暗黑世界。不警覺,不反擊,危機正步步逼近你我身邊。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心儀文華」專欄 -《「翻轉缺德的教育」》

2024大選前,台灣有56個關心教育的民間團體,公布「2024年全國家長最關心的十大教育議題」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民眾包含3282位家長、1142位社會人士、777位教育工作者、178位學生,相當具有代表性。統計結果,考招制度等僅擠進第10名,家長最關心的居然是孩子的「品格教育」。 自1994教育改革思潮成為台灣教育主流之後,一切價值觀向西方看齊。「公民與道德」科目被改為「公民與社會」,雖增加了經濟、政治與法律的比重,卻輕忽道德教育。教改迄今20年,台灣青年道德感低落、詐欺集團橫行,能說與缺乏道德教育完全無關嗎? 今日世界有三大文明系統,伊斯蘭教文明與基督教文明皆有宗教鐵律來規範人的行為,只有中華文明以「人」為本,沒有鐵律,只有自律。不強求盡善盡美,但求「盡己之心」;沒有聖經鐵律,只盼望能「不忘初心」,更能「推己及人」。中華文明相信人性本善,但更知道「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所以重視教育,更重視啟蒙教育。 教改前,「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德育居首,小學有「生活與倫理」課,中學有「公民與道德」課。教材內容既確立行為規範,更注重道德行為之實踐。但時至今日,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強化道德感,雖然仍是關乎孩子一生發展與幸福的事,卻已成為台灣校園當中最難落實的一環。為什麼呢? 我們舉《108課綱》〈社會領綱〉為例,六大課程目標有「主體意識」,有「獨立思考」,有「分析、思辨、統整、評估」,有「人權」,有「永續」…獨缺「品格」一環。一個「忠孝仁愛信禮義廉恥」九缺的公民教育,符合中華文化特質,利於未來世代的發展嗎?何況「德育」特質是「身教重於言教」,課本上已經沒有了,政壇上袞袞諸公又給了學生們哪種身教? 去年地方選舉,執政黨參選人集體爆「論文抄襲事件」,「誠信」何在?今年中央選舉,執政黨參選人集體爆「偷腥事件」,「倫常」何在?賴清德當年強拆南鐵沿線迫遷戶毫不手軟,自己萬里老家違建有爭議卻哽咽落淚。同理心何在?疫情期間口罩缺、疫苗缺、快篩劑缺…結果全都涉嫌圖利。「廉潔」何在?「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執政黨集體作為如此,未來歷史早已定位,除非台灣道德觀徹底翻轉。 所以,當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提出檢討《108課綱》,表態「中華文化的根,台灣學生不能忘」,民進黨立委立刻加油添醋,扭曲抹紅成「侯友宜的教育政策竟然是要台灣學生『背中國長江、黃河流經省分』…把『背誦』和『中國地理』列為教

「心儀文華」專欄 -《「藍白合 從反去中課綱開始」》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28日出席中華戰略學會活動,除了針對「藍白合」主動表態:「你們放心好了,最後一定會合的」。柯也針對「課綱」直球對決:「我不贊成課綱去中化」,在教師節當天,對泛藍群眾送出明確的信號。 柯文哲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演講不繞彎子,一言中的。9月28日當天,他已召開記者會提出10大教育政策,但最吸睛的卻是另一場活動中的發言。他先批判多元入學方案,認為在學習歷程中採納各種才藝表現,極可能製造出金錢障礙,讓沒有能力送孩子彈鋼琴打網球的庶民,在升學競爭時居於劣勢,讓窮人無法翻身,階級無法流動,影響社會穩定。針對「課綱」,他提出卜睿哲新書《困難的抉擇》,並舉書中分析印度脫英和美國脫英的不同為例,說:我們之間比較像美國跟英國,不同的是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相同的是歷史、語言、宗教、文化。既然同文同種,我不贊成去中國化。柯文哲話鋒一轉,說:「很奇怪,民進黨為什麼反中可以反得理直氣壯?你都拜媽祖、拜關公,他們每一個都外省人,你想幹什麼?」 柯文哲的談話如果讓兩岸法學專家來分析,自有值得深究之處。但站在教育立場,明確表達反對「去中課綱」,卻是國民黨參選人該說而未說之事。他所言不都是常識嗎?什麼時候台灣被政治搞得如此畸形?國民黨又為什麼連常識都不敢輕易出口? 兩岸政策在中美共管情勢下,藍綠空間都相當有限,因此賴、侯、柯三人兩岸政策的界線其實很模糊。但如果觀察他們的教育政策卻可以看出未來政策的走向。因為教育攸關未來世代的認知,教育政策的抉擇直指領導人真正的本心。賴清德的雙語政策就是向綠營支持者發出的明確信號,用雙語政策清楚地向英美國家靠攏,放大並製造台灣和中國的文化差異,強調台灣異於中國的身分。經年累月後,台灣不獨也獨了! 因此,藍營支持者非常關注非綠參選人如何處理「課綱」,因為20年來文史教育的悄悄異化,正是今日「天然獨」的成因。但是參選者若深入理解「課綱」,它製造的問題何止於此?20年來,「課綱」的研發,嚴格遵循教改理念,無視台灣社會特質與教學現場困難,已導致高中程度國中化,國中程度小學化。導致大學理工醫農四大皆空,個人及國家競爭力兩頭落空。試問台灣未來何去何從?民進黨因貪圖政治紅利絕不會修改課綱,國民黨若理解這是為子孫萬世謀,調整課綱就無須自縛手腳。 柯文哲長於宣傳理念,拙於實踐;侯友宜拙於表達,長於具體執行,藍營群眾期待更明確的信號閃亮。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

「心儀文華」專欄 -《「雙語政策讓台灣學力菲律賓化」》

2014年,台南市長賴清德推出「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計畫,聲稱十年內要讓台南市成為雙語城市。但今日漫遊古城,耳際人聲仍只是國台語夾雜。2017年,高升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提出「2030雙語國家」藍圖,迄今教育現場滿目瘡痍;但賴清德不屈不撓,2023年以總統參選人身分發表國政願景,強調一切問題出在「執行現場」,他將組成「國家隊」來推動雙語國家,聽得大家一身冷汗。 不騙你,台灣人現在一聽到「國家隊」,就想到「搶錢團」。「口罩國家隊」把原本1片1元的口罩,炒到1片8元,還限購。「疫苗國家隊」把高端股價從40元炒到400元,疫苗卻賣不出去;「雞蛋國家隊」造就了資本額僅50萬的超思公司,領了農業部逾億元補助,賣來自疫區又過期的雞蛋…「國家隊之亂」罄竹難書!如今成立「雙語國家隊」,真正的目的到底要圖利誰? 教育部拍胸脯表示,已爭取到民國112、113年度共70.84億元用於雙語政策,但大家有興趣的是這塊大餅將分到哪些人手上?創造出來的商機會肥了哪些企業?補習班?語言中心?英檢機構?還是冒出個量身打造的機構整碗端走? 綜觀全球55個雙語國家,9個在亞洲,講英語的有4個—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與新加坡,都有長期被英美殖民的歷史。歷史的悲劇創造了雙語並行的條件,國民從孩童以來就學2種語言,因此能流利地使用2種語言。但台灣不具備這個條件,社會上用「漢語」已可溝通無礙。故若推動雙語政策,將成為世界首例由政府從上而下主導轉型為雙語的國家。台灣有成功的可能嗎? 家境優渥的父母把孩子送進雙語或美語中小學,所費不貲,1年學費數十萬元起跳。因為要進行各種雙語情境式教學的基配不少:一、小班:每班只10~15人;二、雙師:1中師、1外師;三、空間:設計各種生活情境進行練習;四、進行國際交流互訪;五、家中要配合盡量使用英語對話…。但即使花得起錢,這些學校坦言師資來源還是最大的問題,很難請到優秀的外籍專業教師,也請不到能用英語講清楚專業的台師。試問,台灣有限的教育經費如何供應百萬學子夠水平的雙語教育?報載「4班百人僅1人聽懂,雙語教學雪崩」就是這麼來的。 英文程度好,當然能提高個人與國家競爭力,但要務實不打高空。首先修108課綱,把砍掉的英文時數拿回來;其次老實承認,英語及本土語同時推動,只會備多力分,彈性課程時數得拿回來加強英文;最後,把推動雙語政策的70.84億拿來強化英文師資、增加國際交流。不要肖想全國

「心儀文華」專欄 -《「台獨課綱 侯友宜須直面」》

侯友宜市長接受國民黨徵召為總統參選人後,迄今民調低迷。藍營群眾雖高呼團結,但除了「下架民進黨」的共識外,卻一直無法凝聚出擁護「侯中心」的意志。其實,侯提出成立特偵組、檢討軍公教退休金、鬆綁巴氏評量表等政策都不錯,卻無法拉高支持度,原因何在?近日《中天辣晚報》專訪侯市長,護駕的柯志恩反駁「台獨課綱」的說法,就是答案─規避核心價值的表態。 108年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針對國文及社會領綱的重點調整已經大跨度地解構中國歷史、文化意識,模糊中華民國定位,為台灣獨立建國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民進黨如果繼續執政,未來實施的《118國教課綱》只剩台灣主體意識,「台獨工作者」也務實地完成了使命。這是有識之士最大的隱憂,因為這種教育政策不但截斷了台灣下一代與祖先血脈文化的連結,也疏遠了兩岸情感的交流,製造彼此的對立與敵意,陷台灣人民於永遠的兵凶戰危。 20年來文史教育的悄悄異化,正是今日「天然獨」的成因,也造成中國國民黨爭取青年票的鴻溝。但難以理解的是,國民黨面對這與日俱增的危機,卻是一貫的漠視、迴避。是真傻,還是裝糊塗? 《中天辣晚報》訪問侯市長前,整理觀眾提問發現聚焦二事:兩岸與教育。針對兩岸,侯市長已多次說明,但總不清不楚留下懸念,至於教育政策就真是一片空白。教育政策雖廣泛,但攸關總統大選的藍綠對決點只有課綱。 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頒布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暫停101課綱,重啟課綱審議程序,可見其重中之重。因此觀眾自然會問侯「當選後會改台獨課綱嗎?」但柯志恩立刻接話,先質疑「台獨課綱」這個前提,再表示「課綱只是比較軟性,不像過去我們學那麼多歷史地理。」其斧鑿痕跡極重。大家不免聯想:柯是代侯表態?國民黨即使勝選,課綱去中化趨勢仍不變?國民黨獨台勢力和民進黨台獨勢力已經合流了嗎?那大選藍營熱情投票,意義何在? 平心而論,三黨參選人中侯市長的信任度最高。他從事公職數十年,是警界的戰神,也是優秀的市長,雖拙於言辭,執行力卻極強,正所謂「訥於言而敏於行」,是孔子最欣賞的人格特質。但侯市長畢竟只有地方執政經驗,眼界與格局的提升實非一蹴可幾,必須輔以強大的人才庫,居高建瓴,針對時弊提出幾個聚焦亮眼又可行的方案,才能感動藍軍,成為共主。 兩岸政策或許在中美共管情勢下,藍綠空間都有限,界線極為模糊。但教育政策攸關未來世代的認知,其抉擇卻直指領導人的本心。蔡英文已暫停101課綱展現本心與

「心儀文華」專欄 -《「民粹亡國 黃光國的預言會應驗嗎?」》

台灣大學心理系名譽教授黃光國驟逝,社會上一片惋惜之聲。黃老師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父親是溥儀御醫,母親卻是台北迪化街望族;自身學術成就斐然,著作等身,卻義無反顧地走出學術巨塔,投身社會運動,從反軍購運動,到倒扁,到反修憲…鐵肩擔道義,熱血報國。因為勇於實踐,他的學術理論能和人間世相融合,也對台灣人核心價值觀有深刻理解。因此教改啟動十年後,他早已洞見其口號及策略將讓台灣教育治絲益棼,遂提出〈民粹亡國論〉,不幸一語成讖。 2003年7月,黃光國和政大教授周祝瑛、師大教授吳武典、台大教授劉廣定、北教大校長劉源俊等學者發表《教改萬言書》,指出教改各項方案都是以「打倒升學主義、減輕升學壓力」作為首要考量,未思考學生前途及國家競爭力,這是民粹主義思維,只會製造更多教育與社會問題。筆者也在2004年與教改論壇結緣,一起為課綱問題發聲。20年來,教改論壇針對重要的教育議題從不缺席,總是一針見血提出針砭,黃老師鏗鏘有力的聲音也總在每一場記者會中迴盪。今年6月8日「台灣教育的未來?─《教改萬言書》二十周年」記者會,黃老師依然眼神炯炯,口若懸河。他強調台灣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政治凌駕專業」,為了重新塑造下一代的意識型態,他們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一路走到黑! 2003年時,少子化浪潮已步步逼近,教育部卻在教改思維下推動「廣設高中大學」。黃老師率教改論壇大聲呼籲,但無法撼動政策。20年後,當年新成立的私立大學一間間退場,校舍淪為蚊子館,師生權益受損,國家資源虛耗。更嚴重的是,「廣設高中大學」讓高職、五專、科大競相轉型,結果摧毀了台灣優良的技職體系。如今技職人才匱乏到影響經濟發展。 今年7月,蔡總統指示各部會與企業共同盤點需求,提供一萬名海外學生獎學金,培養其成為台灣需要的高階技術人才,可見現況的嚴重性。但為何寧願外求,卻不培養台灣年輕人呢?因為台灣年輕人在錯誤的教育政策下,不但量不足,素質也不行。 2003年時,在改革中小學教育的大原則下,教育部已推動過的自願就學方案、建構式數學…都已失敗,證明橘逾淮而為枳,教育不能套用外國政策,必須在自己土地上逐步培養。但教育部92課綱、95暫綱、98課綱、101課綱、108課綱依然逐年推出,無視20年來學生基本學力科科下降的事實,只抓住教改口號不放。於是,台灣原本紮實、培養出無數優秀研發人才的理工教育,現在全面崩跌。「增加選修,減少必修」口號下,高中三年,

「心儀文華」專欄 -《「帶頭霸凌 執政傲慢」》

「性騷」已成民進黨抹不掉的印記,而「霸凌」也在這7年成為社會常態。對立與不信任分裂了台灣,無論族群、省籍、階級、職業等,一切因為政治。 新北市板橋區幼兒園餵藥案延燒兩個月,經過新北地檢署審理後認定查無毒藥且未體罰,彭姓園長等9名被告均予以不起訴處分,但是此事對幼兒園及幼教老師的傷害已然造成。6月8日新北市教育局宣布廢止該園設立許可,教師立刻失業,更可能斷了未來任職幼兒園的資格。此事更在幼教圈掀起風暴,家長與老師的合作關係變成諜對諜。 多少媽媽放學接孩子回家後,會盯著孩子的眼睛細細盤問:「老師有沒有餵你喝彩虹藥水?」老師無心的一句讚美:「弟弟今天乖乖睡午覺哦,都沒哭。」媽媽腦中卻立刻浮現各種疑慮,設想可能場景。於是,6月18日幼教聯合總會聲明,將暫停全國教保員全面餵藥服務,直至事件釐清真相後,再考量實際需求後,逐步恢復協助餵藥。因為幼教老師本來就沒有義務要幫生病的孩子餵藥,只是基於父母託付的服務。既然「餵藥」有「餵毒」的嫌疑,拒絕是老師的正常反應。但如此一來,孩子生病,父母必定要請假全職照顧,卻造成台灣家長沉重的負擔! 此事一開始,其實只是幾位家長反映用藥問題。他們指就讀幼兒園的子女有情緒易怒及自殘等行為,並稱遭老師餵食不明藥物,經過檢驗後,藥物劍指「巴比妥」。此類禁藥本非一般人拿得到,管控機構在衛福部食藥署,食藥署只要與衛生局通力合作,從藥源查到醫院、藥店,自然知道去處。又因為檢出的用量極為輕微,有偽陽性、偽陰性的可能,所以後續又進行了驗尿、驗血、驗毛髮等縝密程序,最後得出法院可以接受的結果。 但一件科學事件卻製造了兩個月的人心惶惶,親師互不信任,裂縫難以彌合。設想:如果新北市長不是國民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會對地方事件如此上心,綿裡藏刀,要求新北市注意孩子「戒斷症狀」?行政院長也不會放話,要侯市長保障孩童健康,綠委更無須輪番上陣,見縫插針!但政治操作的真正受害者卻是幼兒園無辜失業的教師們! 老師沒做任何錯事,卻被曝光、被肉搜、被詛咒…放眼天地,沒有他們容身之地,這不叫霸凌,什麼叫霸凌?執政黨以全黨之力霸凌最基層的幼教老師,他們擔驚受怕兩個月,卻得不到一聲道歉!這不叫執政的傲慢,什麼叫傲慢?且何止此事。7年來民進黨執政,「霸凌」路上血淚斑斑,從砍軍公教警消退休俸,網路發言批評政府就被依《社會秩序維護法》法辦等等,台灣多少人有被政府霸凌的經驗?上行下效,又何怪校園、職場

「心儀文華」專欄 -《「民進黨奉習近平思想為圭臬?」》

日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表態:「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民進黨發言人立刻秒回:「這是一種偷換概念」,並且端出習近平四年前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定調「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更指接受九二共識,就是把台灣送中國的口裡。民進黨這種說法才是「偷換概念」吧? 「九二共識」是指海協會與海基會於一九九二年經香港會談及其後函電往來所達成的非正式共識,二○○○年時才由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想出「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予以概括,並將其解釋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蘇起的解釋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定,但完全不影響兩岸關係往好的方向發展。九二共識讓兩岸簽訂ECFA協定,促成兩岸領導人會面。而中華民國陸委會主委設想出的專有名詞,竟成中共領導人「堅定擁護的定海神針」,這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 《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不得變更之。」因此根據憲法,中華民國領土仍包括大陸地區。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也有如下文字:「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但事實上雙方均無長臂管轄對方的能力。憲法如此,歷史亦然;打開大陸歷史課本,中華民國已經在一九四九年滅亡。如果我們把歷史詮釋權交給對岸,則有效治理台灣七十四年的中華民國政府並不存在,二千三百萬國民都是幽靈。 但是七十多年來,中華民國確實完成許多不可能的奇蹟:台灣蕞爾小島,竟能力抗強權,贏得全世界的尊敬;台灣偏處一隅,竟保存了最正統的中華文化,贏得大陸同胞的尊敬;台灣經濟發展曾領先大陸卅年,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又成為世界矚目的科技島,台灣人真的走路有風! 因為努力,我們值得擁有對自己命運的詮釋權。既然「九二共識」四個字是中華民國首先提出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定義其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為什麼不能界定它是「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為什麼民進黨政府硬要遵循習近平的思路與解釋,把中華民國做小了?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心儀文華」專欄 -《「小刀出鞘 指向何方」》

馬前總統兩次大選的操盤手金溥聰,接下2024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辦執行長的任務。記者會中一句「黨主席朱立倫是球隊老闆」切向黨中央與競選團隊的職掌分際。金小刀鋒利更勝往昔!但是否能斬斷藍軍心中的糾結,端看小刀指向何方? 今年3、4月間,馬前總統大陸祭祖刻意走了一趟「九二共識實作行程」。他主動在各種場合中提到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提到中華民國憲法,提到國民政府領導八年抗戰的偉業…他用實際行動破解蔡英文八年來對「九二共識」的抹黑封鎖,驗證「一中各表」的可行性,示範以「九二共識」表達「善意」後,可以得到的「尊嚴」。馬英九的努力,國民黨的支持者看到了,政黨支持度在短短一個月內大漲8個百分點,以25.9%大贏民眾黨的15%。但馬英九的努力卻被黨中央漠視並冷處理,隻字不提。藍軍的失望表現在民意支持度。侯友宜5月以30%支持度名列第一,6月就豬羊變色。六個民調個個第三,支持率接近腰斬,跌破大家眼鏡。 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九二共識」絕對是國民黨的大利多,不但促成馬習會,還差點簽成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打開台灣困局,擴大兩岸甚至國際經濟交流的局面。但也因為如此,民進黨執政後視其如寇讎,一方面坐享其既有利益,一方面大力抹紅抹黑。兩岸關係就一步步走向兵凶戰危。政黨競爭下,民進黨的作法雖然可惡,但可以理解;而國民黨中央拿香跟拜,就完全無法理解了。 2022年黨主席朱立倫在美國說: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這個答案就極弔詭;2023年馬英九大陸行,朱立倫被問到「兩岸論述」,只提捍衛中華民國,不提「九二共識」。難道國民黨也放棄它了?蔡英文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八年來兩岸關係是一張「沒有完成的答卷」,完全停擺;國民黨如果放棄「九二共識」,又哪來「恢復台海穩定與和平」的底氣?馬英九返台後邀請北京、清華、復旦、武漢、湖南等5所大學50名學生7月中旬訪台,與台大、政大、文化等大學交流,遭到官方技術性杯葛。本該出面支援的黨中央卻袖手旁觀,在民眾客觀感知上,朱蔡二人在「九二共識」上的同質性,還高於朱馬二人呢。 侯友宜目前的兩岸政策與朱同質性極高,只擁抱「中華民國憲法」,不提「九二共識」;只安撫島內「中華民國派」,卻提不出具體策略來恢復往日和平與繁榮。侯既然拉不開與他黨的政策差異性,又如何拉抬民意支持度?藍軍最大的猶疑就在侯的兩岸政策不明確,偏偏這又是台灣外交、國防、經濟、教育等

「心儀文華」專欄 -《「侯友宜要提出務實的兩岸政策」》

今年6月民調熱,TVBS、台灣民意基金會、中廣與蓋洛普公司等6家一棒接一棒趕著做民調,侯友宜卻都是第三,支持率接近腰斬,跌破大家眼鏡。 侯個性務實,生涯傳奇。他曾親手把十大槍擊要犯送進監牢,卻也能在關鍵時刻化戾氣為祥和。他安排劉煥榮母親到牢中會面,了其心願,讓他認罪;又隻身進入南非武官官邸,救出被陳進興脅持的人質並順利繳械。他功勳彪炳,名震江湖,48歲就升任警政署署長,是大家心中永遠的「侯探長」。52歲他轉入政界,新北市是他的起家厝,也是他展現執政魄力的舞台。五股垃圾山轉型綠地公園,垃圾業者合法化,違章建築被拆除,奠定他競選連任時大贏對手46萬張選票的基礎,也毫無懸念地被視為國民黨最強母雞,徵召參選總統。事實上,面對今日台灣毒品氾濫、詐欺橫行、黑道猖獗、貪汙腐敗的現狀,侯友宜確實是最合適人選。但民調怎麼會在提名1個月後豬羊變色?最大的可能事,務實的他竟在兩岸問題上務虛以對。 因為兵凶戰危,選民對個人的好惡不及對兩岸政策的關注,這本該對國民黨有利。因為兩岸順利交流的通關密語「九二共識」,是國民黨提出的;馬政府8年來確實藉此爭取到龐大政經紅利;馬英九今年還刻意走了趟「一中各表實際操作之旅」,替國民黨累積了他黨遠遠不及的豐富資源,足以讓侯友宜在兩岸政策方面左右逢源,妥妥的穩住藍營基本盤,進而以和平紅利爭取青年票。但這一切國民黨中央冷處理,朱立倫顧左右而言他,侯友宜也隻字未提。甚至在侯友宜第一次進入校園直面學生的場子,學生提問一中問題,侯卻亂以他語。無論解讀為傲慢無知或不誠懇,都太傷了。不但傷了青年票,更進而動搖基本盤。 侯友宜的兩岸政策,迄今只說到「以中華民國憲法為架構,進行兩岸對話、交流創造和平」。但「對話」「交流」「和平」這幾個關鍵字,蔡英文、賴清德都沒少講,侯若不加進一些兩岸互信的元素,恐怕一樣淪為空話。端午假期,侯在桃園提出「兩岸要像一家人,才有辦法和平」,這算是互信的元素,但柯文哲早已說過「兩岸一家親」,侯只算拿香跟拜,加不了分。侯的兩岸政策必須大開大闔,敢於破除蔡英文製造的迷障,才能在民調老三固化前,打破僵局。 侯應提出一套清晰務實的兩岸政策:一、立基於九二共識,打開兩岸交流的大門;二、檢討意識形態偏差的教育政策,消泯世代間的隔閡;三、「平等」「尊嚴」原則下,簽訂兩岸互惠協定。如此一來,拆解了兵凶戰危,寬廣了青年前景,工作、加薪、買房……都有機會,支持度立刻翻

「心儀文華」專欄 -《「教育政策窮得只剩下錢?」》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才提出要補助私校大學生一年兩萬五千元學費,行政院長陳建仁立刻加碼高中職學費全免,完全符合民進黨選舉年大撒幣思維。這種思維讓財政紀律蕩然,公共政策偏頗,永遠是煙火式的熱鬧,卻沒有長遠的規畫、細膩的推展。在這種選舉民粹下容易走向不歸路。 教育是義務也是權利,無論對個人或國家的發展都極為重要,但也總存在資源分配不公問題,好的教育機會總集中在有錢的家庭或地區,影響下一代在職場的發展,導致貧窮複製,階級無法流動。彰化大城鄉潭墘國小廢校就是如此,這是大城鄉四年內關閉的第三間小學了,潭墘村民群起抗議,認為偏鄉孩子的受教權被剝奪了。但偏鄉孩子被剝奪的僅只於此嗎? 近期,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做了一份調查報告,重點放在一○八課綱與雙語政策。五成四的受訪民眾同意學習歷程對資源不足的學生不公平。六成四同意雙語政策會讓英文程度不好的學生學習效果更差;六成二同意推行雙語政策會導致學生程度M型化。因為:英文專業的師資已不足,偏鄉更沒有;程度不好的學生用中文學都學不好了,還用英文教,不更是鴨子聽雷?憑常識判斷,都知道雙語政策會進一步惡化偏鄉孩子的競爭力。 錯誤的雙語政策傷害的不只偏鄉,事實上對整體國力都有影響。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台大評估後認為AI輔助與人機協作是未來發展不可阻擋之趨勢,且學習層次中的記憶、理解、分析,未來可能都會由AI取代,人的工作將著重在評鑑、創造。也就是說人工智能靠「大數據」給出的答案,只是多數人意見的綜合。而決策的智慧與獨到的創見還是得靠人完成。但智慧與創見往往來自於歷史文化的底蘊、敏銳的社會觀察力、與清晰的邏輯推理,而這些都需要透過強大的本國語文能力才能獲得。 雙語政策是否能全面性的提升英文能力,尚未可知,但弱化本國語文能力則是顯而易見,殊不知這正與培養人才背道而馳。 不但社會科學人才倚重本國語文,自然科學人才也不例外。因為理論必建構自概念,概念必表達為語文。古文執簡馭繁、一字一義的本質正是構成概念的合適元素。如:算學裡的奇數/偶數、約分、因式分解等都是文言;物理學裡的慣性、力矩、密度、守恆…化學裡的同分異構、過氧化氫、電離…也是。如無文言基礎,不易充分理解辭義;若要進行科學名詞的轉譯,更必須有良好的古文能力。煙花雙語政策只是讓人才平庸化,國力弱化。 民進黨執政八年,公共政策已全面失守,教育政策更危如累卵,面對這局殘棋,民進黨是否窮得只剩下錢?

「心儀文華」專欄 -《「108課綱問題未解 118課綱怎麼編」》

一○八年開始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迄今已四年,實施前教育團體提出諸多質疑,如今已成為事實,且正逐步侵蝕台灣的國力及學子的競爭力,造成社會共識的斷層和品德教育的失落。但問題尚未解決,一一八課綱已開始研議,繼續錯誤的思維,加速教育的滑坡。一一八課綱必須暫停,先檢討一○八課綱,從根本上處理故意被忽視的實務問題: 一、降低學生基本學力,弱化台灣國際競爭力:課綱實施前,教育界擔心刪減國英數必修時數,會弱化學生基礎能力。實施三年後,逾六成國、高中認為新課綱已造成學生基礎學力不足,超過七成國高中認為學生學力落差擴大;學校普遍觀察到學生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M型化發展,城鄉差距則更形擴大。 刪減必修學分,使高中生進入大學專業領域的銜接出現斷層,而自然科領域必修時數從三年十六學分降到八學分,更直接造成產業界的焦慮。他們與大學合作設立半導體學院,又直接到高中撈人,這都代表教育部的失能。新課綱強調「跨領域素養」,素養化的考題動輒數百字;結果各科考卷都像閱讀測驗,反而弱化了學科專業能力。 二、學習歷程檔案徒增困擾:一○八課綱考招制度複雜,學習歷程檔案更讓超過九成的高中在實施上遇到困難;高中端動員了教師與行政全面配合,卻無法確定大學的具體參採標準。為了吸睛,有財力的家長出高價找電商平台、補習班、甚至專人代做檔案,卻進一步製造了階級差異。 三、品德教育失落:一○八課綱的品德教育產生偏差,源自於公民教育失守道德,加上家庭功能失調,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等各種主客觀因素,使得校園霸凌愈來愈嚴重、毒品益形氾濫,漸成培養犯罪意識的溫床。 四、國族認知缺乏共識:課綱拆解了歷史科的時間軸和地理科的區域觀,又極小化中華文化教材與經典選文,解構了學生的國族與文化意識。許多廿歲以下的年輕人不清楚「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號,孫中山是我們的國父;卅歲以下不知道辛亥革命、黃花崗烈士,遑論秦皇漢武。認知的差異造成台灣世代間的割裂,更是兩岸兵凶戰危的潛在因素。 一○八課綱涵蓋範圍從國小到高中,影響數百萬學生;牽動層面又從品德教養到學科能力,內外雙殺。因為太龐雜,真要處理,必須由人選入手;人對了,事才可能對。 首先,設立專責小組,除專家學者外,還要包括教學現場的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和學生。第二,召開全國教育會議,讓社會各界有對話的機會,集思廣益聚焦有效的解決之道。第三,開放各項資料,如「台灣後期中等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公布從一○八

「心儀文華」專欄 -《「性騷案 民進黨積弊」》

 近期熱播的《人選之人-造浪者》竟掀起政壇千尺浪,應該大出苦心策畫此劇者的意料。但政治宣傳與政治實境反差如此之大,想不刺眼都難! 賴清德參選總統,面對蔡英文執政7年的千瘡百孔,切割並打造清流形象是他的策略。他組成「民主大聯盟」,想在艱困選區與跨黨派人才合作,卻在第一波就徵召了曾傳出「偷拍並以私密照威脅前女友」的李正皓,引發788名基層支持者連署,呼籲民進黨如果想要匯聚年輕候選人與造浪者的支持,「那雙打算牽起並一起迎向勝利的手,就不應該是趙昌澤(《人選之人》劇中涉入性平爭議的角色)的手。」,要求民進黨堅持的性別價值不能退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賴清德就任黨主席後拔擢調升為副祕書長的許嘉恬,也被前黨工舉發。一名原在民進黨婦女部工作的女孩在臉書貼文,陳述自己工作過程中曾遭遇性騷擾事件,兩次上報時任婦女部主任的許嘉恬,卻得到冷漠的回應:「那你當下為什麼……不跳車?我不懂,你怎麼沒有叫出來?」當她想著至少要告知媒創主任,以免出現其他受害者,許卻要她考量是否能承擔名譽受損的後果? 時隔多月,女孩所有被壓抑、被否定的情緒在看《人選之人》時,翻江倒海襲來。劇中女主管翁文方的台詞明明是:「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現實中的女主管卻選擇轉身離開,不提供任何資源與協助!錯的不是我吧?於是抹乾眼淚,她決定「當時高舉著婦女權益旗幟的人未成為我的翁文方,我就要成為我自己的翁文方。」 民進黨擅長置入性行銷。公視幾部歷史劇如《茶金》、《斯卡羅》等,在歷史情節與人物刻畫中,都可以看到特定意識形態的介入,或對當時社會面向作選擇性報導,或對政策、官員作負面評價。但因製作相對精緻、情感煽動拿捏得當,長期潛移默化下,年輕一代疏離中華民族,敵視國民黨很是自然。 《人選之人》是台灣第一部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雖已在Netflix上線,但第4季才在公視頻道播出,在選前播放,用意明顯。但策畫者可能沒考慮到當代劇不同於歷史劇,無法任由編劇裁剪史料或人物。當代政治劇觀眾絕對可以將之帶入自身經驗,進行解讀與批判。因此賴清德就必須嚴肅面對此事,說明為何選擇重用李正皓、許嘉恬的原因。 事實上民進黨積弊已久,性騷擾、性暴力、不倫戀數量都是三黨之最,黨內早已視為尋常,主席從不表態。於是高嘉瑜被男友林秉樞施暴,女權鬥士范雲噤聲;王必勝外遇還能升官,便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此次事件剛好發生在賴清德參選期間,且讓

「心儀文華」專欄 -《「利箭當謀自全之道」》

25家美國軍火商派出代表來台灣,討論合作生產無人機與彈藥事宜。這個舉動將提供中美軍火業者無限商機,卻讓台灣離毀滅更近了一步。 台灣地處中美兩強爭霸的要衝位置,旣是盾牌也是利箭。美國長年以之緊扼中國咽喉,斷其雄圖。近年則更借鑑俄烏戰爭,欲以台灣為利箭,射向中國,以坐收漁翁之利。風雲際會的此刻,這支利箭的指向,決定未來的世界,誰主浮沉! 戰爭一旦發生,美國自認可聯合日本澳洲等同盟,痛擊中國。不但能維繫霸權於不墜,甚至可以中國龐大的外匯,挹注美國經濟之匱乏。戰事即使不利,全身而退也無問題。此時,軍火商已賺得盆滿缽滿,大擺盛宴慶功,誰會顧及戰火中被砲火摧殘的台灣,那斷瓦頹垣、那遍地傷殘。但獵人怎麼會關心箭折鏃毀那必然的後果呢。身為利箭。只能自保。我們要冷靜綜觀世局,找出自全之道。 倘若中共無端生事,這筆血債將會成為為中國崛起最大的絆腳石。戰後即使統一了台灣,但仇恨值將讓兩岸的融合幻滅。又因為違背了人類的主流價值,在美國帶領下,中國經濟將面臨封鎖,道德文明將失去話語權,永遠無法昂首於世界。 但台灣若任由美國長臂管轄,箭指北京,所謂以備戰來避戰,無異高空走鋼索,授人以柄。一旦越過紅線,就是無底深淵,萬劫不復,後果只能自擔。 所以,我們應正告美國軍火商,台灣雖然是個科技島,但素以科技促進人類福祉,從不以科技製造殺戮。且兩岸同屬中華,熱愛和平是我們共同的文化特質,所以解決爭端有自己的方法。 孟子說:「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仁者推己及人,智者因時制宜。孫子又說:「惟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大陸當知「必以全爭天下」,攻城乃下下策;台灣亦當知「三軍之不可以進」則能自全。」所以,兩岸只要回歸中華文化,汲取祖宗智慧,自能通過對話,找出解方。 我們歡迎遠客,但不歡迎戰爭。台灣除了是戰略要地,還有2300萬條性命。利箭只要深藏不出,就能自全。不勞美國長臂管轄,越俎代庖。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心儀文華」專欄 -《「道」才是勝選的關鍵》

《孫子兵法》提出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因素「道、天、地、將、法」,至今適用,選戰亦然。2024總統大選,三強鼎立,但「將」雖到位,「道」卻渾沌,如何引領風向,號召選民? 賴清德是現任副總統、執政黨主席,長期與聞國政的高度非柯侯二人所及。但也因此,民進黨7年的執政缺失,他也無可迴避。尤其是年輕族群的最痛:低薪高房價無解,役期卻延長一年,戰場就在眼前,科技島成了刺蝟島等等。選上一位「務實台獨工作者」,現狀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賴清德知道這是他的軟肋,所以先談「和平保台」,再強調選的不是「戰爭與和平」,而是「民主與專制」。民主?民進黨7年執政早踐踏得面目全非了嗎?大家公認,馬英九執政時期才是台灣民主的最高峰!謊言再精緻,也掩飾不了專制再現的現實。賴清德怎麼閃躲,也避不開民進黨自己挖的坑。無「道」就只能固守基本盤了。 柯文哲擅長傳「道」,直白犀利的發言深受青年人喜愛。但比較賴柯二人兩岸政策,關鍵字都是相同的,如「民主」、「自由」、「和平」、「備戰」等,但為什麼年輕人肯買單?第一,眼前兵凶戰危的局面畢竟不是柯文哲造成的,既非事主,可當公親。第二,他說:「台灣應該是中美溝通的橋梁,不是中美對抗的棋子」「台灣可借鏡新加坡及日本,學習如何與世界前二大經濟體打交道」相對持平。但柯長於傳「道」,拙於行「道」,想得道多助,還缺臨門一腳。 侯友宜其實機會最好。台灣人下架民進黨的共識已有六成,這是天時;嘉義朴子市場肉攤的兒子,又當過新北市長,南北通吃,這是地利。四十多年來侯在警政兩界功績彪炳,絕對的將才。罩門是治國之「道」何在? 其實,2023/1/1侯友宜已經喊出:「我們絕對不是強國的棋子」,比柯文哲還早,但為何沒有後續宣示?失語讓他民調從去年12月的38.7%,掉到今年3月的24.8%,不是一種警訊嗎?5/17徵召時,侯友宜強調「愛台灣,愛中華民國,愛人民」,但這種缺乏政策指向的感性語言,讓民調不升反降,5 %不表態就是一種表態。 侯友宜青年時代出生入死,屢破大案,隻身空手勸降陳進興,寫下警界傳奇。轉入政壇又展現政通人和的手腕,證明他有行「道」能力。但他信仰的「道」是甚麼?如果還是朱的「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那與民進黨何異?於和平何助?如何讓追隨者願與之死,可與之生?上個月馬英九走了趟「九二共識示範行程」,以行動驗證了一中各表的可行性,示範了何謂「善意」、何謂「尊嚴」!民調證實年輕世代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第九屆理監事名單

「心儀文華」專欄 -《「二二八的「悲情」真相」》

《悲情城市》數位版重新在電影院上映。蔡總統在臉書發聲:「這個周末,邀請大家走進影廳,了解台灣的歷史,記住這塊土地的故事,一起守護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228事件迄今77年了,社會的傷口一直無法痊癒,就是因為人為的操弄,時間一到就戳破新長出來的嫩肉,繼續吮吸養分。 1989年《悲情城市》上映,因為是第一部涉及228事件的電影,講述1940年代一個台灣家庭如何被捲入「白色恐怖」,挑戰了當時台灣社會的禁忌話題,獲得熱烈的迴響及討論。34年後的今天,相關資料及檔案相繼解禁,台灣史家發現228事件遠比一般民眾的認知複雜得多。就拿《悲情城市》來說吧,影片中許多情節與史實不符,真要療傷止痛,社會大眾需要真相。 《悲情城市》對陳儀政府極不友善,舉口白為例:「像陳儀那種土匪也被祖國重用」、「六條船裝滿白米、糖運到上海賺大把鈔票」、「還不是那些大官走私進來的,紅包一塞,再多也進來」、「陳儀來多久?還不到1年,米漲52倍」、「我們的薪水漲多少?有漲一分半毛嗎?」、「阿山院長一來接收以後,台灣人統統趕走,自己的老婆、舅子、外甥都叫來,現在整個法院變成他們家開的。」片中口白塑造了陳儀粗魯無文、外省官員貪贓枉法、任用私人、不恤民生的形象,但這是實情嗎? 史家張若彤細細翻找爬梳比對當時官方檔案及報紙,發現:陳儀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與前總督是校友,是知日派。抵台當日《民報》頭版報導「民眾數萬夾道相迎,汽車百輛排成長陣」。當時報載「11月以降,國內什貨菸酒等物,由民船源源運至。因台幣與法幣比價有差,所以物物交換。」、「久不見之祖國山珍海味堆積如山,皆以之換台糖而去。」、「近來因省府禁運糖炭出口,不得歸航者400餘艘。」陳儀執政後推動稻米官價與民間價趨近,故官價上升了5倍,民間價格則沒有波動。另外,台中法院院長確實任用私人,但他是台灣苗栗人,日本京都大學畢業的。 史料解嚴後,228事件的真相浮現。這是一件涵蓋治安、民變、政爭、內戰、間諜、戰爭等諸多因素釀成的悲劇,受難者包括外省本省、流氓浪人、共黨間諜、地方仕紳等,有罪犯、有良民。馬總統囿於個人見聞,一開始就把228事件定位為「官逼民反」,燒殺打砸者居然得到賠償,無辜良民卻背上「造反」之名,官員形象全毀,國民黨迄今被追殺。民進黨坐享無盡的政治紅利,當然讓子彈繼續飛,吮癰舐痔。 執政者各有考量,但台灣需要讓228真相還原,否則死者含冤、生者不安,就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