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世說可以很「論語」─「論孟」融入四十篇古文教學設計

壹、前言 《世說新語》是一部以筆記形式,記載漢末至東晉二百年間名流言行軼事的志人小說。 它大量記錄了魏晉時代老莊思想盛行下的玄言清談、名士風流、美感標準,讓我們得以一窺那個時代的許多特殊概念,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多元面貌。但世說在種種自由脫俗、任性放誕、反璞歸真、超脫禮教的篇章外,也以三卷三十六門的篇目,進行人物的品評。不但上卷從〈德行〉至〈文學〉四篇,明文揭舉孔門四科,將談玄說理,歸本于儒術。中卷:〈方正〉至〈豪爽〉九篇,敘述當代名士的嘉德懿行,也皆可為儒家人倫之師表,有超越時代的特性。即使下卷從〈容止〉至〈仇隙〉等二十三篇,雖然是魏晉一時特有的人文風尚,但不少地方也符合儒家品人的標準。因此,透過適當的整合、闡釋,可深化兩者的內涵,帶給學生更深一層的領悟。 貳、主題教學─兩位有知人之明的奇女子 一般講授《世說新語》人物的故事時,經常只談其一而略其二,造成的印象有時是偏頗的。本校自編《小說選讀》時,遂配合教學需求,將一些很有意思的人物或事蹟作系列介紹,以窺其全貌。讓學生從廣泛閱讀中建立對人物的整體概念,又從事件發展中領悟他過人的才智或情操。 因為是女校,我們編寫教材時,往往會多選幾篇以女性為主體的素材,給同學一些啟發與引導。因此,本校自編《小說選讀》的〈世說新語〉就特別介紹了兩位傑出女性:謝道蘊與許允婦。她們都是女中豪傑,無論才情操守絲毫不遜於魏晉名士,也都遭受命運的無情播弄,但在亂世的無常中她們都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保全自己的家聲與家人。 謝道蘊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就膾炙人口,長大後又是位「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的智慧型美女。既深得兄弟敬重,夫家也另眼相看。當凝之弟獻之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在青綾屏障後助陣,析理發揮獻之的論點,賓客為之折服。後來,王凝之擔任會稽內史,遇到「孫恩之亂」,賊兵侵擾,王凝之卻坐等鬼兵來助陣,結果城陷被殺。謝道蘊卻命婢肩輿,抽刀出門,手殺數人方被執,孫恩被她的氣概所感動,釋其族人。 她最大的遺憾應該是夫婿的平庸吧!從「大薄凝之」、「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等語可見她對夫婿的不滿。但在外人眼中,凝之的家世、書法、人品都不差,連謝安都為他叫屈。但是王凝之最後迷信無知的表現,卻佐證了謝道蘊的知人之明。 相較之下,許允婦的名氣是遠遠不及謝道蘊(書中只介紹她是阮衛尉的女兒,阮德如的妹妹,

「心儀文華」專欄 -《「驚見文化懸崖」》

我一直奇怪,為什麼沒有人質疑高中英文──國中只要學習1200個單字,高中卻要學習到7000個單字?為什麼沒有人質疑高中數學─國中只要解三角形的內角、外角,高中卻要解三角函數、微積分?卻有人一直在質疑高中文言文比例太高?從國中小到高中,哪一科教材不都在加深加廣?這本是教育進階的歷程,國文豈能例外?文言文既是語言的精錘淬煉,白話文藉此以揮灑自如,則教材由白話而文言,不正是提升文字質地、密度,以連結古典,建立文化涵養,開啟生命中創新的契機的進階歷程?若不帶上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這不正符合教育的本質? 台灣青年未來發展最可能的空間在哪裡?從今年高中畢業生選擇去大陸讀大學的比例驟升,就可看出提前卡位的趨勢已經出現。台灣青年未來競爭的主要對手是誰?答案也清楚明白。那麼,相較對岸,台灣青年有何優勢?我可以清楚回答,中華傳統文化根基在台灣,絕對是重要優勢。因為大陸有識之士都認清,不能奠基在傳統文化復興創新下的中國,永遠掌握不了話語權,永遠是西方文化殖民下的侏儒。因此傳統文化一脈不絕的台灣,才是對方一直來取經學習的對象。我們若自毀文化長城,斷的是台青的優勢與出路。 台灣今日國語文教育,國小六年教材純屬白話,國中仍以白話文為主,高中理應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怎可以意識形態困住台灣青年語文學習,讓他們原地再打轉三年?試看對岸,今年起小學選古詩文124篇,占比30%;初中選古詩文124篇,占比51.7%,兩岸語文能力落差懸崖已出現,當政者何忍進一步惡化? 高中領綱委員在一周三小時的有限時數、45%-55%的文言比例限制下,規劃出20篇推薦選文,力求兼顧時代、人物、文類,讓學生了解傳統學術的源流,體認中華文化的價值,每一篇都用心良苦。以燭之武退秦師(左傳)、馮諼客孟嘗君(戰國策)、鴻門宴(史記),讓文學、史學一併進行;以岳陽樓記、赤壁賦來品味儒、道兩家生命哲學的意境。20篇已是盡量精簡,30%豈能再減?那是文化的浩劫。 有課審委員認為,古典文學對近代生活沒有幫助,這叫淺薄無知。荷馬的《伊里亞德》之於張忠謀,《東萊博議》《離騷》之於余光中,都是站在古人肩膀上看得更高走得更遠,多少人一生成就涵養受益於古典與經典。課綱的減法思維,減掉的可能是青年的未來。 專欄作者:段心儀;本文發表於本文寫於20178年9月1日,作者時任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 理事長 返回首頁

「心儀文華」專欄 -《「誰真愛台灣」》

睿智的所羅門王有一個最知名的判決:兩個母親爭一個孩子,最愛孩子的就是親娘。 5/12台大召開臨時校務會議,討論合法遴選出來的校長無法就任一事,最後以77票贊成,30票反對,3票空白,要求教育部盡速發聘。消息出來,許多台大人額手稱慶。因為台大還是保留了理性,即使群情激憤,但沒有立刻提出行政訴訟。而是低眉順眼,接下教育部九道金牌。您要我怎麼開會就怎麼開會,您要甚麼數據就給甚麼數據,只求一個校長能速速上任的和諧校園。這在國民黨時代是難以想像的場景。 七十年前傅斯年執掌台大,秉持「民主與科學」,立下「無畏權威」的精神。即使戒嚴時代,所有民主自由抗爭中,台大幾乎無役不與。此次政府傾各部會之力,不准合法遴選出的台大校長上任,視台大如無物,斯可忍孰不可忍?但今日台大校方只是委屈順應,為什麼? 1. 三個多月的紛紛擾擾,各種資訊充斥,難分真假。爭辯已造成校園撕裂─老師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世代之間…。 2. 前校長論文造假事件,已嚴重衝擊台大排名;新校長合法遴選卻無法上任,更成了國際笑話,明年排名絕對難看。 3. 無論卡管成功,重啟遴選程序;抑或撕破臉走上司法程序,最大輸家都是台大。台灣人才外流如此嚴峻,一個沒有正式校長,無法規畫願景的台大,如何在群雄並起的國際學界競爭? 4. 沒有了龍頭引領的台灣高教,下一步該如何邁出?高教徬徨失據的台灣,前景將何等黯淡?這也是各校挺身支持台大的理由呀! 台大人怎可能不愛台大?傷害台大?讓台大陷入空轉?於是信任投票後,球又回到教育部。現在的問題是:教育部愛台大嗎?當 部 長 吳茂昆 神回應,台大無校長「那應該不是教育部的問題」時,我們雖非所羅門王,也知道寧可把孩子切成兩半也不讓,絕非親娘的態度。 在此之前,我不認為管先生需要回應官方質疑。很明顯的,官方用放大鏡檢視一切,先射箭再畫靶。管提供任何資料,都都挑得出毛病追殺,甚至不惜賠上幾個墊背的…那,倒不如以靜制動。 但管先生若面對學生把事理說明,卻是種高度。近年來,台大雖坐擁豐厚資源,一直出不了大師級的人物,排名也江河日下,學生前途茫茫…我相信這才是台大學生最關心的事。遴選會中管先生也是以人文高度為台大擘畫願景,贏得學生支持,才是出線的主因。今日人心惶惶,管先生若能選一個適當時機,面向學生,清晰的闡述他的治校藍圖,回應學生的疑難,絕對有助於校園的穩定。 「管爺」可以「橫眉冷對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緣起

民國九十五年五月四日,以「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核心成員為主力的「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成立,共推余光中先生擔任創會理事長。余先生在成立大會上說了這句名言:「陳涉、吳廣式的聯盟抗爭時代已經結束,從今日起協會要推動的是晁錯、賈誼的工作。」十多年來,協會在余先生的領導下,同心協力為推動中華語文教育、傳承文化慧命而努力不懈。  回顧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教育部不顧各界反對,宣佈將要實施備受爭議的高中〈九五暫行課綱〉。這種以縮減國文時數,行刪除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作為,勢將造成中華文化教育的失落與經典學習的斷層。於是以台北市建國中學及中山女高為主的國文老師,奔走呼籲結合大學教授、立法委員、文化、企業界菁英、各縣市中小學家長會代表,在民國九十四年一月十四日,共同組成「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經過三個多月的連署行動,獲得全國二分之一以上高級中學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的認同與連署,共同要求教育部停止實施高中國文〈九五暫綱〉,並全面檢討教改中被嚴重忽視的國語文教學問題。  我們針對〈九五暫綱〉的缺失與疏忽,陸續以簽名連署、舉行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凝聚共識,喚起社會注意。並以拜會教育部、親訪課綱委員、召開記者會等方式,表達意見與提出建議。遺憾的是:教育官僚體系決策已定、成見已深,對於各方意見,除了一味敷衍,以求迎合上意,更斷章取義,混淆視聽,將此一關乎文化慧命的議題,操弄成意識型態的鬥爭場域。努力一年多,人力難以回天。  眼見〈九五暫綱〉實施在即,奔走呼籲已成徒勞,但又不忍見文化教育與經典學習的機會,在無知官僚的操弄下,就此斬絕!更不願見各界賢達的苦心鼓吹,淪為無聲的嘆息。但若要長期關注此議題,就不宜再以虛無的「聯盟」形式因應。因為聯盟是鬆散的組織,任何人都可以站出來代表聯盟放話,既無法整合意見,又容易流於被個人操弄。因此,原聯盟核心工作人員開會,八人中有七人決定結束「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的階段性任務,轉而在民國九十五年五月四日成立「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由余光中先生擔任創會理事長,以一個組織化、系統化的民間文教機構,長期監督政府的國語文教育政策,傳承國語文教學理念。  協會既已成立,余先生不再參與以「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為名舉辦的任何活動。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完全投注在協會,激勵協會會員勿忘初心。余光中先生還手寫「當仁不讓教國學」七個字勉勵我們,成為我們奉行的圭臬。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