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碧雲讀書」筆記 -《「世紀大瘟疫」》

瘟疫從未停止襲擊人類,無論是今天,或是中世紀的歐洲、三個世紀以前的倫敦、100年前的西班牙、或是始終沒有消滅的愛滋病毒……。 
瘟疫,亦稱大流行,最常見的是鼠疫,又稱黑死病,有腺型、肺型和敗血症型三種,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多次跨洲際的傳染力。 

1. 最早在《舊約聖經》中已出現類似鼠疫侵襲亞述軍的記載。首次的大流行發生於西元6世紀,疫情持續了五十多年。 
2. 14世紀歐洲爆發「黑死病」,發病1至3日之內死亡,大約死亡1700萬至2800萬條生命,死亡人數占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義大利、英國死者超過半數人口,據稱是由中國商人和蒙古軍隊傳入。 
3. 1665年,一場瘟疫奪去了倫敦城10萬人的生命。封城、恐慌、信念瓦解……三個世紀前倫敦大疫年實況,竟與今日如此相像!在英國鼠疫疫情肆虐的尾聲,丹尼爾‧狄福衷心警告「人們太草率而令自己置身險地,先前的謹慎舉止全然拋諸腦後,也完全不再閃躲他人,由衷相信瘟疫不會找上他們。……很多人卻被這種不謹慎、輕忽的行徑害死。」 
4. 1860年代,正值中國清朝後期。咸豐五年(1855年)六月,雲南清水大疫(鼠疫)。六年五月,湖北咸寧大疫。十一年春,山東即墨大疫。六月,山東黃縣大疫。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上海疫疾流行,死亡2萬餘人。夏天,陝西瘟疫流傳。余澍疇《秦隴回務紀略》記陝西的疫情:「自夏徂秋,疫癘大作,死亡甚多,至有全家無一生者。」光緒十六年(1890年)秋,北京有大疫,當時的重臣潘祖蔭、曾國荃、曾紀澤、彭玉麟、等皆病逝。光緒十六年醇親王奕譞病逝。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因服用金雞納霜痊癒。光緒二十年(1894年),鼠疫曾發現於香港,後即釀成疫癘,並造成大流行,與1855年雲南清水鼠疫有間接關係。其它的疫疾還有痘疹(天花)、大頭瘟、羊毛瘟、疙瘩瘟、吐血瘟。 
5. 1918年流感大流行,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英語:Spanish flu),是於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爆發的不尋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造成當時世界人口約四分之一的5億人感染,1700萬至5000萬、甚至可能高達1億人死亡,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大流行病之一,僅次於黑死病。此次大流行是由H1N1新型流感引起的兩次大流行中的第一次;第二次是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 
6. 近代史上無可比擬的衝擊CDVID-19!迄今(2020/6/25)全球逾1000萬人確診新冠肺炎,聯合國:二戰後最嚴峻考驗。源自中國的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迄今已殃及全球200個國家及地區,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逾48萬人被奪去性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這次疫情大流行是聯合國成立以來,所面臨的最大考驗,也增加引發衝突動盪的風險,他說:「這不僅僅是健康危機,而是人類危機——這場疾病正在攻擊社會的根本。」
 
【註】「西班牙流感」的名稱由來是因大流行於1918年11月從法國散播到西班牙。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參戰國家如德國、英國、法國和美國為了避免影響士氣,嚴格管制媒體報導疫情的數量。但那時保持中立而未參與戰爭的西班牙,並未實施戰時審查制度,所以國內的媒體可以自由地報導,因此大幅報導流行病在當地的影響,令當時人們錯覺西班牙的疫情特別嚴重,這也導致該流行病被命名為「西班牙流感」,而歷史跟流行病學上的資料並不足夠到能確定此大流行的起源地,因此有不同的觀點。在此流感爆發後近一個世紀,世界衛生組織不再按地理位置命名流行病。該流感的更現代名稱包括「1918年流行性感冒大流行」、「1918年流感大流行」或其他相似名稱。 

【延伸閱讀】 
(一) 
《大疫年紀事》以1665年倫敦瘟疫為背景,作者展現新聞紀實筆法,將史實、傷亡數據,融合個人評論,交織成一部完整的敘事,再現倫敦大疫年間的城市景象以及市民面貌,更體現了作者的人道關懷。 
關於倫敦瘟疫歷史的記述,今天最多人讀過的是《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作者丹尼爾·狄福(Daniel Defoe)所寫的《大疫年紀事》(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該書是「紀實小說」(faction)體裁的早期範本——在事後撰寫,但是建基於嚴謹的資料研究。而當中關於自我隔離和保持社交距離的描寫,令當下的我們感覺尤為熟悉。美國奧本大學的保拉·貝克施艾德博士(Dr Paula Backscheider)是一名狄福研究專家。她說,「他的書誕生在1722年,而就在那之前,馬賽剛剛出現過一場可怕的瘟疫,至少有40000人死亡。他當時是在用1660年代的歷史教訓來警示他所處的時代。」在生命遭受傳染病的威脅之際,心靈也承受著嚴峻的試煉…… 
一開始只有少數因瘟疫死亡的案例,後來死亡人數開始節節攀升,直到消息瞞不住了,瘟疫正式宣告爆發。富人一個個率先舉家搬遷,然而對小市民來說,這場瘟疫才剛丟出第一道艱難的選擇題:要放棄所有財產,孑然一身離開這座城市嗎?窮人則是根本走不了,只能留在原地聽天由命。 
後來整座城市開始充滿遭病痛折磨的人──染病的人、被駭人病徵嚇壞的人,下令封閉的一間間屋子都傳出發自靈魂的哀鳴。有些人不得不涉險工作,也有些人趁火打劫、大發瘟疫財。路見竊盜、搶劫案,也不能報警,因為這樣一來反而會讓自己暴露於染上瘟疫的危險。所有人都非常害怕,因為瘟疫隨時會找上門。「恐懼對人造成另一種影響,懾住人心,教人思路遲滯,無所適從。」
 (二) 
法國作家卡繆《瘟疫》(La Peste,或譯《鼠疫》、《黑死病》)跟卡繆其他小說一樣,故事十分簡單顯淺——如果你不去思考故事背後所暗示的「荒謬」、存在主義等較哲學的概念的話。 
故事設定在法殖年代的阿爾及利亞港口Oran(卡繆本身來自法屬阿爾及利亞),講述鼠疫如何在居民不知不覺間在市內蔓延,市內社會及政府內部爭論究竟這場疾病是否嚴重,接著,在挨不住要封城了,便講述圍城下Oran居民面對瘟疫的眾生相,有人性光輝的、有人性黑暗的,也圍繞著幾個小人物主角,透過他們去看,人類如何面對、克服鼠疫,到最後瘟疫逐步消退了,Oran也可以重新開城,故事就此結局,期間沒有什麼倒敘或交叉敘述,就是順序平鋪直敘地描述。 
《瘟疫》中一開始時不斷描寫一些細節,顯示鼠疫爆發已有跡可尋,故事主角之一的醫生也覺不對勁,但市民繼續歌舞昇平,輕視問題。這跟香港當年看著廣東省居民搶購板藍根而只懂恥笑,或是一些大陸居民在「武肺」初期只覺外界小題大造,十分相似。到Oran越來越多人染病,市民和政府不得不面對是否出現瘟疫的問題時,亂作一團。因為一旦採取極端措施,例如封港,會對港口經濟及社會生活造成很大打擊和干擾,而且政府初時未能掌握疫情的細節,始終質疑究竟這些是個別個案還是廣泛的問題,太多的未知令官員更遲遲不敢下決定。 
小說是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的1947年推出,因此大家普遍的理解是,卡繆想描寫納粹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在外國佔領下的法國,猶如因瘟疫而被封城的空間。而瘟疫、病毒,就是佔領政權下的暴政,面對異族政權的佔領,人,會如何面對?反抗——就正如《瘟疫》下正面面對疫症?抑或逃避——就正如納粹德佔下的法奸? 

本文發表於2020年7月3日,台北中正區東門里讀書會 
作者:郭碧雲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2〉

( 講 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立「恆志」於「學問」之道 - 1〉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孔門師生自然有情 - 3〉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孝弟其為仁之本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1〉

(講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君子不息於「成德」- 2〉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四單元〈仁者,愛人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樂於「學習」,貴在「有恆」- 3〉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