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儀文華」專欄 -《國學教育路上願你同行》

六十多年來,中華傳統文化涵養了臺灣人溫潤的文化底蘊,長期以來,我們浸潤其中,習焉而不察。直到十年前,政黨輪替,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課變成了選修課,才讓許多人赫然發現,原來奠定我們人生基本信念的經典,居然可能從我們孩子的生命中消失。未來兩代的文化語言,可能是永不交會的平行線。全臺各地高中國文老師們連署上書,要求<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維持是必修課。老師們的一再發聲,讓這個問題被重視。經過數年抗爭,今天臺灣的高中學生,會上四個學期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奠定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實踐的信念。我們深深感到,這才是培養臺灣人文素養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 

為什麼<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呢? 

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爭鳴,尤以儒、道、墨、法四家號稱顯學。法家萌芽於春秋時期,正式形成於戰國前期,活躍於戰國中、後期。秦始皇用法家思想統一了全中國,讓法家贏得了獨尊的地位,進入了全盛期。但好景不長,秦始皇兼併六國,建立一個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強大帝國,卻在14年後,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楚將劉邦投降,秦朝滅亡。法家造就了一個強大的秦王朝,但也促成了秦帝國的迅速滅亡。賈誼<過秦論>用一句話總結這段歷史:「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個教訓,讓法家學說黯然失色。 
墨子曾學習儒術,但因不滿儒家禮法太過繁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他反對厚葬、愛有等差…,提出「兼愛」、「非攻」、「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孟子·滕文公》篇云:「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於墨。」可見戰國時代墨家強大的影響力。但他「摩頂放踵,以利天下」,換來「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艱苦貧困的一生,這個境界太高,實在不符合人性中利己的成分。墨子也許做得到,但不代表別人也做得到。漢朝以後,墨家逐漸式微。 

法家富國強兵的效率、墨家公義的形象,都曾盛極一時。但經過時間的淘洗、歷史的檢驗,後代中國思想的主流,一般認為就是儒道兩家。道家思想固然高妙空靈,道家哲學也撫慰了許多受創的心靈,但對正如旭日東昇的高中生來說,積極奮發、關懷群眾的儒家思想,可能更適合做為他們生命教育的奠基石吧! 

孔子一生關懷的對象就是「群眾」。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大同世界。《論語》中他與長沮桀溺的一段故事,最能說明這種心境:「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他認為,人不可以與鳥獸同群!只能跟世人生活在一起。他之所以辛苦奔波於道途,就為了改變紛亂的世局。只有天下太平,他才能安守田園。老去的孔子,即使未能得到國君重用,又受到隱士的誤解,卻從來沒有改變服務世人的志向,這不該是所有青年學子立志的楷模嗎?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也就是「忠恕」二字。“忠”就是盡己之心,“恕”就是推己及人。因此論語的 “忠”字,並不只局限在“忠君、忠國”這樣狹隘的觀念。孟子都說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如果國家治理不好,國君都該退位。所以“忠”的解釋絕不只是指“忠君”,而是盡己之心。換句話說,盡心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忠。孔孟盡心做的事,就是追求天下人的利益,這不也是當今國家的目標嗎?

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的意思可以分幾個層次:“在其位,謀其政”就是你在官位上,就要把分內的事情做好;但是,有一天你不在這個位置,就不要去干政,這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真義。如果你不在這個位子了,還要干涉人家做事,“不在其位,謀其政”豈不造成他人的困擾?所以,我們看到現在大陸的官員,每十年一個世代交替,非常佩服。這樣的做法完全扣合“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真諦。 

但是有一個核心觀念必須釐清:我們的論孟教學一定要回到原典。因為後代儒者,往往為政治服務,做了很多利於專制帝王的詮釋。譬如他們強調君臣之義是 “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好像上下尊卑的關係是絕對的。卻忽略孔子的“君君,臣臣”是君臣相互對待之意。更無視於孟子的演繹:“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回到原典,君臣的關係是相對的,臣子有自己的尊嚴。完全符合現代人的想法。因此,只要體會到孔子、孟子的真心真意,你就會發覺他們和我們的思想是沒有隔閡、是並行不悖的。越到現代,原典精神越見彰顯。 

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在孔孟,在齊魯。千百年來,它涵養了我們民族溫潤的文化底蘊,培養了讀書人「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抱負,造就了中華民族積極進取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凝聚了海內外中國人的共識。只要身為中華兒女,對它的延續發展壯大就有一份責任,何況身為老師!因此,我們不揣淺陋,謹以野人獻曝的心情,將個人教學心得與大家分享,並盼望未來在推展國學的道路上,與您攜手同行。 

作者: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2〉

( 講 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立「恆志」於「學問」之道 - 1〉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孔門師生自然有情 - 3〉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孝弟其為仁之本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1〉

(講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君子不息於「成德」- 2〉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四單元〈仁者,愛人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四單元〈學習仁者義行 - 2〉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