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儀文華」專欄 -《「砍古文 去菁華取糟粕」》

高中國文歷經95暫綱的論辯,基本上與社會取得了某種共識「讓教育回歸專業,厚植青年的國際競爭力」,不意,108領綱文白比例烽火再起。這次論辯網民熱烈參與爭議,質疑許多概念,而教育界也選擇認真的回應,其實倒也是澄清許多是是非非的好時機。

詩人向陽在記者會中提到近年台灣學生閱讀能力下降,世界閱讀測驗PISA台灣已經掉到24名,他認為這跟國文教材中大量的古典文學有絕對關係,國文老師訝然:「國際閱讀評比的對象是15歲的學生(大約國三),拿它來評論高中國文教學文言文比重,風馬牛不相干吧?」

又有學者提到「學生要多學習本土素材,台灣文學只占3篇,比例太低。應該占比5:5或6:4,而且選文不要只有中國文學史概念,也要有台灣文學史概念。」。這種思維和普高課審會一致,難怪網路選文台灣古文占6篇!但這種邏輯非常弔詭,說明如下。

受教者才是教學主體,學生把三年青春歲月託付給我們,我們要回報以能因應一生挑戰的核心競爭力,教材必得有足夠含金量!國文學科左掂右掂,從千萬作品中挑出的經典,都得符合這要求。歷經時數縮減,經典已由五六十篇降到二十篇,足足少了2/3。篩選過程中,台灣的文言文作品少,有些又不切合性別意識、族群意識,及文字質地、密度的要求。選文靠專業把關,豈能為本土而本土,不顧學生受教權,只顧政治正確?

但是台灣的白話文學非常精采,新詩小說散文兼備,名家輩出,有很長一段時間,曾經獨領華文界,許多都收入國小國中高中課本,整體算來占比絕對超過六、七成。這些作品不算「台灣文學」嗎?不算「本土素材」嗎?為什麼心眼如此狹隘,硬要以地域切割,寧願塞入糟粕,不能宏觀地讓學生享受精品?敝校校本教材中早已有新詩、散文、小說的選讀集及其源流介紹,我們哪有不教「台灣文學史」?只是不牽強地為單薄的台灣古文建立文學史!饒了學生吧。

又有人說:「台灣早已不是生活在華夏文化圈所構成的語言系統中,而是接軌西方科學知識世界。…「中文」並非漢字中文,而是和製漢字…國語文教育不足以負擔閱讀理解與寫作訓練的責任,無法培養出能夠閱讀以西方學科為基礎所撰寫出來的文章。」這套語言非常熟悉,因為中共建制以來的語文教育概念就是如此。七十年後他們幡然覺悟已淪為西方文化殖民的受體,經濟巨人卻是文化侏儒。痛定思痛後大陸從今年九月開始,國小文言比例30%,初中50%,重建文化主體性。我們卻在此刻大力鼓吹對岸已準備揚棄的思維,是要完全放棄自我主體,迎接更徹底的文化殖民嗎?

其實,經典必長存,只是,學子何辜?只能餔糟啜醨,不能含英咀華。

專欄作者:段心儀;本文發表於本文寫於20178年9月1日,作者時任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 理事長

返回首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2〉

( 講 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立「恆志」於「學問」之道 - 1〉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孔門師生自然有情 - 3〉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孝弟其為仁之本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1〉

(講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君子不息於「成德」- 2〉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四單元〈仁者,愛人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樂於「學習」,貴在「有恆」- 3〉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