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5年(民國104年)暑假作文營優秀作品 »佳句、佳段(一)

[七年級] 一次難忘的學習經驗 江昀庭

學習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份,在我的求學路程中,不光是讀書,連如何待人處事也是一道必學的課程,其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便是人生中第一次參加三天兩夜「英速魔法學院」的營隊。

[七年級] 童年

沙灘

在小學四年級的暑假,我和父母親到沙巴旅遊,在沙巴的那幾天,是我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在飯店旁的海邊,我坐在沙灘的吊床上,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心裡頓時得到片刻休息。沙灘是我印象最深的童年回憶,無論是台灣的或是國外的沙灘,我都可以靜靜地坐在那兒,蓋著我心愛的沙堡,聆聽大海一次又一次的呼喚,這種感覺使我的心靈得到片刻休息。

我的童年回憶是在開闊無際的大海以及充滿童趣的沙灘上,他們給了我許多歡樂的童年時光,以後如果有時間,我希望能夠到沙灘上,與小時候一樣,靜靜地坐在那兒,讓海浪沖刷掉我的煩惱,使我的心靈得以休息。

我的童年 李翊維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大家的童年也都不同。有些人的童年快樂,有些人哀傷度過童年。有些人的童年充滿了精彩的事,有些人滿溢著孤單。

自在的童年

前幾年我和妹妹去堂姊家,在他們家中,除了打電動什麼也不做。因此,叔叔提議要帶我們三個小孩去游泳,在宣布的當下,我們開心地跳了起來。

到達目的地時,我們睜大眼睛,眼前的景象令我們看得目瞪口呆,彷彿來到了人間仙境般。一見狀,我及妹妹立刻拔腿就跑,馬上消失於叔叔的視線外,那兒是小孩的天堂,也是消暑的「聖地」。我及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一下玩溜滑梯,一下去氣墊池,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歡樂抖抖橋」。一聽到過關可以拿獎品,我和堂妹立刻去排隊,而膽小的妹妹在一旁觀看。眼看前面的人一個個落水,我也開始緊張起來,但我也不想在眾人面前丟臉,因此輪到我的時候,危機也被我一一化解、挑戰成功了。

這是在童年時光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的童年是自在的,而每一個人的童年生活都不一樣:有悲傷的、快樂的、美好的……。時光飛逝,那時才五年級的小孩已準備升上國一。我們一定要把握童年,找出那些不能複製的回憶,把握在這世界上生存的每分每秒。

[七年級] 聯想

吃角子老虎與餅乾

賭場裡,吃角子老虎是最能控制賭本的一種賭博,但賭博還是不好的習慣,一旦上癮就讓人無法自拔,要賭博還不如吃餅乾。

手機與清水  林恩瑨

在今年的十月,這家手機公司要推出一種手機,他不僅有可以防止手機掉到清水時會壞掉的防水功能;還有,聽說再三年就會推出用「清水」來充電的手機。

陽光與憎恨

沒有誤會是解不開的;沒有仇恨是無法釋懷的;沒有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只要你願意打開那上鎖的心扉,讓充滿溫暖和希望的陽光灑落在你心中,把積水般的憎恨蒸發,享受陽光的照撫,將憎恨化為烏有,解開心裡的結,你會發現,放下其實沒有很難。

桂冠與臭豆腐  周辰軒

當企業的大老闆對上賣臭豆腐的老闆,就猶如國王對上僕人,差距很大,但無論是西裝筆挺,還是滿身臭味,只要能有一技之長,都能戴上桂冠,加入人生的勝利組,活得更精彩。

不幸與甜甜圈

人生就像品嘗不同的美食,幸運時,如同吃到灑滿彩色巧克力米的甜甜圈;不幸時,如同喝到非常苦的苦茶。

所以人生有喜有悲、有甘有苦,只要勇於接受各種挑戰,就可以創造更好的人生。

陽光與憎恨

憎恨,是許多人常遇到的事,憎恨就如人生中的黑夜,它使許多人受傷,感到絕望,但也讓人有了堅持正義的信念,熬過黑夜,才能見到亮眼的陽光。

[七年級] 那一個人

那一個人

後來我們一家人在奶奶家見到了姑姑。那時,我嚇呆了,姑姑黝黑的臉變得凹凸不平,和以前的姑姑差了一大截。姑姑告訴我,她臉上的皮,是從大腿上割下來,縫補到臉上的。而且因為開刀,會癢到無法控制手,有如被上百隻跳蚤叮咬一樣。

那一個人

那一個人陪我走了四年的國小生活,我們曾經一起笑、一起鬧、一起玩,那三年我們一起築起的友情堡壘曾經讓很多人羨慕不已,但那看似堅不可摧的城堡卻因日積月累的不滿,毀於一旦。

那一個人 江沛螓

我的母親,擁有一頭俏麗的短髮,高挺的鼻樑,銳利的雙眼,以及一個大大的嘴巴。身材高壯的她,平時都穿著T恤和牛仔褲,從背後看,還會誤認為是男人呢!

那一個人

臉上有著經歲月侵蝕而形成的皺紋,頂著一頭泛著點土黃的白髮,正值六旬,住在極偏南邊的高雄。那個人就是——我的爺爺。

那一個人 沈芝穎

我的媽媽是一個中年婦女,白嫩的皮膚,怎麼曬也曬不黑;豐腴的身材,是生下我所留下的痕跡。手上戴著稍稍退色的玉鐲,臉上常掛著微笑,不須刻意打扮便像極了中國古代美女——楊貴妃。

那一個人

我認識了一位開朗大方的女孩,她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眼睛炯炯有神,像小狗眼睛般的水潤,眉毛有如彎彎黑線般清晰,鼻子挺挺的,不會像板子般地平面,嘴巴微笑時,像夜晚的月亮,彎彎的,很可愛。

她皮膚的顏色很平均,不會東一塊黑,西一塊白。當她開心的時候,身體的每一地方都會駐足著快樂,臉上的五官,全都會變的彎彎的,好像也跟著在笑一樣。

[八年級] 我這個OO迷 佳句、段落

我這個三C迷 陳沛盈

電視的誘惑其實相較於電腦與手機並不算極大,以花來比喻:電腦、手機就像盛開的玫瑰而電視只是那襯托玫瑰的綠菓。

我這個小說迷 劉吉爾

太陽高掛在天邊,天空湛藍,朋友們一個個不聽使喚的向外飛奔,而我還沉浸在我的世界裡。雨滴滴答答落下,烏雲密布,家人們聚集在客廳,一邊談天一邊嬉戲,只有我還在我的世界中漫步,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我那小說世界中遊憩。

我這個遊戲迷 張耘愷

曾經,我還是個對遊戲不怎麼喜愛的人,但是在我拿到第一支智慧型手機時,便開始喜歡玩遊戲,每天事情一做完就開始打開手機玩遊戲、破關,雖然知道沉迷遊戲不好,但還是抵擋不了遊戲好玩的內容。之後,我就把手機帶在身邊,一有時間,就把它拿出來玩,雖然知道自己玩不贏別人,但還是繼續玩自己的,不管別人玩的如何,所以就玩到視力越來越差,玩到都快近視了還在玩。

我是個小說迷 申晴

對我而言,看小說不單單只是看它裡面的內容,而是了解作者為何要這樣寫?如果作者只是舒發它的心得、感情,那為什麼它的書會大獲好評,而我的不行?其實我的夢想是想成為知名的作家,像:琦君、朱自清、余光中,他們是怎麼出名的?他們的書別人為什麼會想看?我總是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散步,踩著這個大地都有一種感覺,同時我也想感受其他人的想法,想要成為一位作家,不僅要能接觸不同的東西還要會感受別人的心。

我這個小說迷 張芷禕

閒暇時間,我最愛的休閒活動是閱讀。尤其是小說,一碰到它我便無法自拔。從小就喜愛閱讀的我,長大後便朝著更艱深的小說邁進。我曾經接觸過的系列小說,沒有一套甚至一本是自己的,所有的小說都是向同學借來的。因為,我只要一看到小說,我便會陷入瘋狂!所幸朋友及同學們都很大方,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才不至於讓我為了小說成天呈放空狀態。

我這個小說迷

有人說:「癡迷是談不上什麼理由的。」每個人都會擁有某項特別喜愛的嗜好或是興趣、抑或者是執著於某種事物。而我喜歡閱讀各種的小說,沉醉在書香裡,飽覽那些文字堆砌而成的故事。

我這個生存迷 吳晟佑

去年暑假我買到了人生中第一把槍,黑色的槍管,美麗的槍托,還有如海螺般的狙擊鏡都是如此的迷人。經過父親的指導我成功的組出了我的「MB・O2」。我拿起了足足有三公斤重的愛槍想起了軍中流傳的一句話:「槍是軍人的第二條性命。」有一天它真的會成為我的性命嗎?

幾個月前我終於爭取到下場玩生存的機會。看著隊友每個人的身上燈散發出了熱情的光;臉上露出年輕、認真又帥氣的臉;體內又流著對生存的熱血。拿著槍,第一次感覺到,他:不只是個物品,而是一個洋溢著義氣的夥伴。我幫他蓋上黃色的布,與我躺在落葉堆中透過狙擊鏡前線的隊友運用我的策略成功地拿下了無數的首級,我開心的笑了。正當我興奮時,有人摸了我的肩,原來是敵軍的斥候,我被摸哨了。從床上滾了下來抱著昨天在夜市買的玩具槍原來這只是場夢。

我這個小說迷 張竣凱

在這些小書裡還是有一些差別,他們都叫做小說就不一定是同樣的。有些小說裡面寫的是由真人真事改編。有些卻是虛構的事情。在我自己的挑選下,我還是比較喜歡科幻小說,我甚至可以花三個晚上只為了看完全部而不睡覺。

當我看完了一章節時,就被這本小說迷得像豬悟能進盤絲洞一樣。從此,閱讀小說就成了我個人的嗜好。

我這個貓迷 蔡亞秀

我也發現牠的可愛及漂亮迷人的地方,起先我只是覺得牠只有平衡感較好而已,但再深入點看,我發現貓的臉小小的,很可愛,體態優雅,真是動物界的淑女,所以我愛上貓了。

貓,真的是一種很有魅力的動物,看到牠時不用怕牠,除非牠生病或懷有小貓才會主動攻擊你,希望大家都能撥開迷霧,看到貓天真無邪的一面。


返回首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紅樓夢》人物 - 賈探春論

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艦,千里東風一夢遙。 畫: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狀  曲文: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莫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命,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一、 三月三上巳日的孩子-舞雩、修禊、探花宴(杜甫‧麗人行)……  二、 風箏   畫著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第五回太虛幻境賈探春圖讖)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粧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打一玩物。賈政道:「好像風箏。」探春道:「是。」(第二十二回)  三、 鳳凰   興兒道:「……三姑娘的混名兒叫『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裡出鳳凰』!(第六十五回)  四、 芭蕉   寶玉道:「這裡梧桐芭蕉儘有,或指桐蕉起個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卻愛這芭蕉,就稱『蕉下客』罷。」(第三十七回)  五、 理家幹才   第五十六回回目:〈敏探春興利除宿弊〉,鳳姐笑道:「好!好!好!好個三姑娘……他雖是姑娘家,心裡卻事事明白,不過是言語謹慎。他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利害一層了。  探春看得透,拏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是有才幹者,故贈以「敏」字。(脂批回末總評)  六、 領袖風範   第七十四回回目:〈惑奸讒抄檢大觀園〉:探春道:「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可不能。……凡丫頭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都在我這裡間收著。一針一線,他們也沒得收藏。要搜,所以只來搜我。…  那王善保家的本是個心內沒成算的人,素日雖聞探春的名,她自為眾人沒眼力,沒膽量罷了,哪裏一個姑娘家就這樣起來,況且又是庶出,她敢怎麼!她自恃是邢夫人陪房,連王夫人尚另眼相看,……她便要趁勢作臉獻好,因越眾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連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沒有什麼。」鳳姐見她這樣,忙說:「媽媽走罷,別瘋瘋顛顛的!」...

「心儀文華」專欄 -《「校園「雜質」的危機」》

近年黑道組織進入校園招募未成年人當犯罪工具,導致犯罪年齡降低,校園中充斥毒品、詐欺及霸凌事件。這些學生進入社會後,貪戀快錢好賺,創造出台灣盤根錯節、國際化的龐大詐騙產業鏈,原因之一是《兒少保護法》,未成年人的犯罪紀錄可以塗銷,因此有恃無恐;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恐怕是風行草偃,上行下效。因為執政高層每天示範詐騙話術。 賴總統訂7月為「國家團結月」,卻同時在7月26日開始「無差別大罷免藍委」,這叫團結?賴總統說「台灣當然是一個國家」,卻不說世界上真沒有一個名叫「台灣」的國家;賴總統以「團結」為主題,但卻要求全國透過選舉罷免「一錘又一錘,打掉雜質,淬鍊出鋼鐵般意志。」這種宛如納粹德國專制政權的用語,居然能包裝成「民主」,詐騙集團都得瞠乎其後了。 由政府發起的一波波政治洗腦運動也正在衝擊教育現場,「不如歸去」成為教師群的共識,「轉讀私校」成為家長群的行動。從親子師生到同儕同學,所有的關係都在面臨大洗盤。「陌生、防範、詐欺、霸凌」是每日生活關鍵字,「保護好自己」是出門前親人的叮嚀,因為利箭不知會從何方射來,昨日的斑馬線今日可能禁止通行,大家都得提高警覺,尤其「雜質」,即使你是多數,但少數霸凌多數已成日常。即使憲法明文規定,執政者也可迂迴曲解。 《中華民國憲法》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賴總統也說:「台灣主體性由各族群共同參與所建構,各族群都是台灣主人。」但陸委會硬把兩岸單一身分制度擴大解釋,明顯歧視陸配及其子女,刁難他們居留、選舉、被選舉、就學、工作等權利,這叫「平等」嗎?還是「雜質」本就是該被淬鍊除去的壞分子,哪能奢求「平等」? 「108課綱」強調素養命題,希望考題能夠檢測學生是否具備「適應現在生活、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但學生閱讀量有限,生活經驗更匱乏,所以大家都知道「素養命題」就是「閱讀測驗」,但現在還用它進行政治洗腦,真是無底線了。就有高中公民科考卷裡出現立場偏頗的題目,完全不提立委天職本就是修法立法、把關預算,卻只質疑藍白修法是國會濫權,這種考題竟然能在學科討論中過關,可見校園生態變色,「校園民主」及「多元價值」名存實亡,因此所有「雜質」自動噤聲,以免破壞團結罷免的大合唱。 人若「非綠」,就是雜質,「誠信正直」亦是雜質,這樣的台灣就是世界的「雜質」了。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返回首...

「心儀文華」專欄 -《台灣高中國文課綱爭議的來龍去脈》

前言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雖民生凋敝,教育經費捉襟見肘,但土法煉鋼下卻也培育出優質堅毅的台灣青年,開創了70年代起的台灣經濟奇蹟。最特別的是中小學文史課程中,充分涵括了優美溫潤的中華傳統文化,建構了台灣人對中國歷史人物的嚮往認同。(註:總綱部分見〈從課標到課綱─析論台灣中小學課程的演變歷程〉,稿投《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1988年李登輝擔任總統,政治主軸邁向多元、民主、開放。1994年4月「四一○教改行動聯盟」提出制定〈教育基本法〉、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等四大訴求,原本穩定的教育環境開始進入動盪期。教科書開放版本,課程最高指導也由統編本時代的「課程標準」,轉型為一綱多本時代的「課程綱領」。 此時政治謀略開始介入,文史課綱問題叢生,由教育領域進入政治領域。由扁政府時代教育部長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到2015年引爆課綱微調風波,重創馬政府。更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就任後,新任教育部長5月21日發布的第一道政令,大刀就是揮向廢止課綱微調。可見課綱議題在民進黨政府眼中是重中之重。 蔡政府鑒於馬政府執政八年,優柔寡斷未積極處理課綱問題,最後功敗垂成,執政後就鐵腕處置。歷史、國文兩課綱都驚逢巨變,甚至牽動大學中文系的定位和未來發展。(見國文天地387期─國語文與國家政策專輯)種種發展清楚告訴世人,課綱的核心爭議點是國族認同。 因為篇幅有限,本文我們先梳理國文課綱,歷史課綱部分有機會另文介紹。 壹、 國文課綱爭議細說從頭 一、禍起〈九年一貫課綱〉 1998年擬定之〈教育改革行動方案〉,本為進行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與教學革新,而以九年一貫課程之規劃與實施為首務。1998年9月總綱公佈後,便於1998年10月成立「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綱要研修小組」,.研訂「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確定各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應培養之能力指標,以研訂各學習領域課程的實施原則。1999年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審議並確認各項方案。 表面上一切按照步驟進行,教育改革在一次次的會議中確認並執行,但極為弔詭的是,國文科的定位卻在悄悄弱化。 首先,九年一貫課綱中(從小學到初中共九年),國語文不再是單獨的一個科目,而與英語同屬於語文領域。並與(原住民語文、客家語文、閩南語文)同屬於一類。在這個邏輯下,國語文課程的「...

「心儀文華」專欄 -《「改了歷史 改不了台灣地理位置」》

藍天燦爛,綠樹悠然,楊英風白色雕塑「水袖」前的蔣公銅像已悄然逝去,不起纖塵。事實上,當歷史教材以「中華民國統治體制的移入」取代「台灣光復」4個字,又只以「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兩件事來概括體制移入後的統治成果,請問,光復國小有什麼理由留下這個象徵罪惡的圖騰? 雖然,曾經親身走過台灣光復至今這段歲月的人們,都還記得物資由匱乏而豐裕的過程、高速公路通車時的全民自信、薪水節節高升的年年驚喜,知道真相並非如此粗略而充滿惡意。但是,什麼是真相呢?法國哲學家傅柯說,權力不只是物質上或軍事上的威力,它更是一種貫穿整個社會的「能量流」,它可以掌控知識,掌控話語權,它會告訴你,你是什麼?為何如此?台灣的掌權者正把這套學說耍弄到極致,正在創造他們需要的「真相」。 所以,當吳淡如問國一的女生及其同學:民國之前是什麼朝代?學生答:日據時代。日據時代前是什麼朝代?學生答:荷蘭時代。那麼荷蘭時代之前呢,學生答:猿人時代。聽者真的無須驚訝,這正是掌權者創造出來的「台灣史」。 108課綱,國中歷史只用1個單元「從古典到傳統時代」,就介紹完從商周到隋唐宋元三千年國家與社會的重要變遷,民族與文化的互動。只用1個單元「從傳統到現代」,就介紹完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變動,晚清時期的東西方接觸與衝突。高中歷史則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上,進行以東亞地區為範圍的主題式課程。如「戶籍、土地或賦役與國家統治的關係」「從漢、晉到宋、元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等,並進行專題思辨評析。這種歷史課程使中國史概念虛無化,而在虛無的中國史廢墟上,正好建構「新台灣史」。也許這就是強行推動108課綱的核心目標吧? 所以,當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呼籲,108課綱對於未來有志朝數理及工科等領域發展的學子而言,高中的基礎數理教育學習時數不夠、課程深度不足,將導致未來科技人才素質降低,影響國家競爭力時,政府置若罔聞。所以,當家長對108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公平性多所質疑,偏又頻頻發生人為疏失,未異地備份等低級錯誤,使大量高中職學生檔案資料遺失。教育部卻能老神在在,毫無愧悔,政府也毫無究責之意。因為,當大戰略成功在望時,戰術小疏漏又何須在意! 但,掌權者能建構「新台灣史」,卻無法建構「新台灣地理」。台灣與大陸就是只隔著均寬180公里的海峽,與美國卻隔著10930公里的太平洋。掌權者也無法建構「新台灣人基因」,台灣漢人中就是有89.4%來自中國南方漢...

《紅樓夢》人物 - 史湘雲論

判詞: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畫:幾縷飛雲,一灣逝水  曲文:樂中悲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雄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紅樓夢曲)  一、 身世背景 (寶釵道)我近來看著雲丫頭的神情,再風裏言風裏語的聽起來,那雲丫頭在家裏竟一點兒作不得主。她們家嫌費用大,竟不用那些針線上的人,差不多的東西都是她們娘兒們動手。為什麼這幾次她來了,她和我說話兒,見沒人在跟前,她就說家裏累得很。我再問她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她就連眼圈兒都紅了,口裏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想其形景來,自然從小兒沒爹娘的苦。我看著她,也不覺的傷起心來。」……寶釵道:「上次她就告訴我,在家裏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別人做一點半點,她家的那些奶奶、太太們還不受用呢。」(第三十二回)  正說著,忽見史湘雲穿得齊齊整整走來辭說家裏打發人來接她。寶玉、黛玉聽說,忙站起來讓坐。史湘雲也不坐,寶、林兩個只得送她至前面。那史湘雲只是眼淚汪汪的,見有她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屈。少時,薛寶釵趕來,愈覺繾綣難捨。還是寶釵心內明白,她家人若回去告訴了她嬸娘,待她家去又恐受氣,因此倒催她走了。眾人送至二門前,寶玉還要往外送,倒是湘雲攔住了。一時回身又叫寶玉到跟前,悄悄的囑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來,你時常提著,打發人接我去。」寶玉連連答應了。(第三十六回)  二、 心直口快 (寶玉)因鏡臺兩邊俱是妝奩等物,順手拿起來賞玩,不覺又順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裡送,又怕史湘雲說。正猶豫間,湘雲果在身後看見,一手掠著辮子,便伸手來「拍」的一下,從手中將胭脂打落,說道:「這不長進的毛病兒,多早晚才改!」(第二十一回)  湘雲笑道:「還是這個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願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後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裏攪些什麼!」寶...

海很藍,那是我記憶初始,海的樣子。  小時候,我們住在彰濱海岸,那片海看過去是無止盡的。魚鱗似的波濤捧著幾艘小船搖搖盪盪,遠遠看,像緞藍色旗袍鑲了銀色的琉璃在陽光下發亮。這景象編織了我的童年,也編織了那些美好回憶。 還記得嗎?我們總喜歡坐在岸邊,欣賞著每個浪花撲打著前浪的白色讚嘆,看著晨曦映照在海平面上珍珠般的亮麗,或者是夕陽下波光粼粼紅色寶石的光采。還記得嗎?我們總追逐著那些岸邊小生物跑,你覺得牠們新奇古怪,發出一次次的驚呼,而我們就常這樣和牠們嬉戲,你永不嫌累。還記得嗎?我們尋尋覓覓地一直找著最奇特的貝殼,喜歡把它放在耳邊,聽著與海風共鳴著的旋律,彷彿你就是個指揮家,這裡萬物都得聽你指揮。還記得嗎?我們喜歡一起浸泡在海水中,享受通體舒暢的恣意快感;想像童話故事的情節,你總盼望有隻美人魚出現,好讓你當個救美的王子。 這些的這些,我都還記得。 那片海,有我們太多的回憶,好美。 後來,在我記憶中,那片藍渲滲了些血紅,底色是一片灰,灰得那樣使人絕望。 那天,我們一樣在吃完午飯後的下午,告知了父母,便興沖沖地奔往那海。一樣地,我們做了平常我們都做的事。我們一樣看著美麗的浪花,我們一樣追逐著小生物,我們一樣撿拾著每個貝殼,我們一樣浸泡著冰涼的海水。我們快活地享受了屬於我們的下午。 回家的路上,我們穿著溼透的衣服,慢慢地走在一條條道路上,愉快地分享著心情,興奮地說著明天還要再來海邊的承諾,即便身體已經達到疲累的極限。我卻忘了母親的叮嚀,忘了牽著你的手,忘了緊緊維繫著你的安全。在接近家只剩兩街區的道路,當穿越馬路時,車輪與地面高速劇烈磨擦的軋然聲響,夾雜著我此生無法忘懷的微弱喘息聲,刺進我的耳膜,那剎那短得我們甚至無法道別…... 醫院裡,我們都在等待急救的結果,母親沒有責怪我,只是一直哭,而我,眼眶也模糊著,眼前依稀浮現那一刻之前,完好的你,笑聲咯咯的你。 再見到你時,已經在喪禮上了!炫目的艷陽下,白幡像無止盡的夢境飄搖,哀樂震耳摧心,恍然終至禮成。人群逐漸散去,我們被拋下,在緞面簾幕後親眼目睹封棺、抬棺,然後一路跟著你的肉身,直至火葬場。 那會是永遠的痛,不管是對父親或母親來說。於是,他們最終決定離開了那樣的傷心地,那個深沉哀傷的海。我們搬到了這裡,彰化市。 你離開的那些日子,家裡的氣氛始終黯淡,母親總用淚洗去心裡的苦悶,父親的面容也日漸憔悴。你...

當時只道是尋常

寧寧當年給我念這首詩時,一定想不到今天我會把它用在這裡。 第一次聽到這句詩是小學三年級,寧寧在她家用一種裝模作樣的腔調開玩笑似地念與我聽,令人驚奇的是,又過了七年,我卻再一直都沒聽過這句詩。因此,這句詩的出處之類,我一概記不得,只記得寧寧唸完這句詩後的那句話:「我爸說小孩不懂,大了才能知道。」 可是啊,寧寧也沒有告訴我,為什麼現在仍像個小孩的我卻讀出了這句詩中刻骨的無奈。 寧寧搬來我家那天,我在外面玩沙子。她從車上跳下,伸出一隻手:「我叫寧寧,是你的鄰居。」我看著她,笑得露出了潔白的牙齒,午後的陽光在她彎彎的眉眼上蹦躂。高高的天空藍湛湛的,像匹藍布鋪開來。 很快我就知道,寧寧有個會變出很多玩具零食的爸爸,和一個溫婉動人還能做好吃的食物的媽媽。他們很愛她。因為我成了寧寧新鄰居中與她玩最好的朋友,所以她的爸媽也沒有掩飾對我的喜愛。因著這個,我也才有機會吃到她媽媽做的披薩。 當那黃澄澄、金燦燦的披薩第一次端到我面前,年幼的我竟如海盜發現了寶藏般,瞬間用胳膊將盤子圍起,不留一點縫隙,生怕被搶走似的。第一口咬下去,嘴裡便是滿滿幸福的滋味。面的清新與炸與烤之後的脆生交融到一起,配上星星點點的肉丁與菜丁,這樣並不算冗雜的搭配竟能產生如此奇妙的反應。我感覺自己彷彿正面對著南方秀美的山水,淡彩的朦朧的山與連綿不絕的綠水正如這披薩般細膩。明明是看上去油油的食物,可吃下去卻是另一種的淡香。寧寧與我面對面,一口咔嚓咬下去,她的眼睛也亮了起來。長久的香瀰漫在空氣中,當時那一刻,我興奮地摟住了寧寧與她媽媽。 可誰也逃不過時間的鐮刀,於是我把童年做成空洞的標本鎖進櫃子,帶上對老師的恭敬微笑走進初中。 那是八年級的一天,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寧寧來敲門。彼時我已不常見她,她已長得又高又瘦,孑然地站著,好像沙漠中無依無靠的胡楊樹,嘴角失了弧度,眉眼也不再是曾經彎彎的模樣了。見我出來,她就遞過盒子:「披薩,我媽做給我爸的,他……現在吃不下太多。」我笑著說謝謝,雖然知道自己笑得多難看。她離開,關門,我的淚水也湧出。去年便聽街坊議論過,寧寧父親得了癌症,而那個在我記憶中眼波流轉笑著為我們做披薩的女人,卻被這個消息壓垮了精神,患上了抑鬱症。 我打開盒子,在淚水中又我看見了那久違的食物,在淚光中若隱若現的披薩,總感覺不像幼時那塊好吃了。一口下去,這滋味卻比以往更難忘卻。彷彿有誰在...

速度感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喜歡聽火車空咚空咚駛過鐵軌的聲音,車廂輕微搖晃,像一首輕柔的搖籃曲,搖搖晃晃載著我和夢境駛向遠方。  小時候我和妹妹在嘉義朴子的爺爺奶奶家長大,為了些小病、定期檢查,頻繁往返板橋嘉義兩座城市。在我還沒學會指認方向之前,我只記得夕陽從右邊投下燦爛的光芒、海峽在右邊粼粼閃爍,火車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通常我們搭的是兩點零九分的自強號,從台北一路顛簸向南,四個多小時的車程,我想我學會的前幾個字大概就是沿途的站名:板橋、樹林、桃園、中壢……通常到了豐原我便開始不耐煩了,我直直瞪著填滿石子的鐵道在地面上如迷宮般交錯縱橫,火車在傾斜的日光裡長長嘶聲吐氣後緩慢停下滾燙的腳步,有人上車有人下車。  旅途彷彿沒有終點一般,無比漫長。  通常是我和阿公坐,妹妹和阿嬤坐,我總是坐在窗邊,窗框上有英文字母標注「Window/Aisle」。每當我坐立難安,在座位上拚命扭動屁股,阿公會探過頭來要我安靜,一點點責難的眼神。  但不久後他又會握緊我的小手,我總覺得那雙手蒼老但溫暖。爸爸說那是雙辛勤的手,抓過繞著院子亂跑的雞,扛過一包十來公斤的飼料,也曾經裝過滿滿一杯的冰淇淋,變成每個街坊小孩的偶像。那時候我還有種怪癖,喜歡捏爺爺的耳朵,一樣是厚實而充滿安全感,然後我就會倚在阿公的臂膀上安靜睡著。  我甚至一度以為長大就是這樣,在阿公的懷裡聽他輕輕哼著「嬰嬰睏,一暝大一吋……」  夢裡我會隱約聽見,穿著紅色圍裙的列車姊姊推著太陽餅過來兜售,到站時滑稽可愛的客語廣播「台中站到得!」。如果坐在左邊靠窗的話,接著就是聯山疊巘,青翠的山林綿延起伏,於是我會在光亮與黝暗快速交替的長串隧道裡悠悠醒來。  阿嬤說那叫「蹦坑」,以前還是柴油引擎的時候,只要把頭伸出窗外,就會換成一副黑碳臉回來。但我只是記得,在隧道裡每一個人的面容都被映現的清楚無遺,阿公臉上的皺紋和老人斑,前座的叔叔鬍渣的臉專注在報紙上搜索消息,同列座位右方的大姐姐支頤悵望,彷彿有些心事……  鐵路地下化之後,這段黑暗歲月更加迆邐而悠長。我總覺得在車窗上的那些臉隨著歲月流轉而變形,有些漸漸成熟,有些漸漸蒼老。  新的板橋車站有一條彎曲傾斜的軌道,北上列車...

2015年(民國104年)暑假作文營優秀作品 » 佳句、佳段(二)

[八年級] 我是OO族 我是便利貼族 李芷葳 便利貼顧名思義就是十分的便利,不管身在何處,隨手一張就能把從書中優美的字句,外頭秀麗的山光水色,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插曲記錄在上頭,但美中不足的是倘若它遭到強風的侵襲,抑或是黏性不佳,它就會掉落,無法持續記錄。有時的我便是如此,在平日如準備學校考試時,胸中就會燃起一股熊熊的鬥志,手不釋卷,盡自己所能的補充自己的墨水,但如果考試失常或無法解開問題時,便會灰心喪志,變得心浮氣燥。我認為便利貼族有利也有弊,有決心做好一切,願意積極努力,不過被潑一盆冷水,那熱忱的心就會被澆熄。我希望我能試著遇到挫折時仍處變不驚,冷靜、樂觀的面對每項挑戰,當個「便利」又「實黏」的便利貼族! 我是鉛筆盒族 劉吉爾 鉛筆盒的特質就是設計簡單、不複雜,可以裝下很多東西,不難攜帶,很實用,但是空間有時會不夠,我認為我與他有幾分相似。我就像鉛筆盒一樣。與人相處真誠,不耍心機,受人信任。很樂意聽人分享心事,而且會守得很好。但是頭腦卻沒有很好,很努力地想充實自己,把知識放進去,但是空間卻不夠,很怕受到拋棄,很努力的不讓別人看不起,被人替換。我這類的人渴望被受重視,雖然比人家遜色一些,卻不斷在努力與人相處良好,受人信任,其實我滿開心身為這族的,我認為努力一定會有收穫,算是這樣吧!但是缺點是太在意別人的感受,不相信自己,不過我會努力下去成為「新型鉛筆盒族」的! 我是星星族 黃薌芸 星星在天空裡總是微不足道,似乎可有可無,有時明有時暗,但是它還是永遠在那裡,散發出微弱的光,努力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讓這個夜晚完美。我是一個害羞的人,不喜歡和別人講話,也不會主動和別人聊天,但是我應該做的事情還是會完成,別人請我幫忙我也從來不會拒絕,儘管沒有人會給予掌聲。我就向宇宙中一顆小小的星,周而復始的繞著規律的軌道旋轉,發出閃亮的光。我總羨慕有人能像太陽一樣,開朗大方,受人矚目,黯淡的我總希望有人能發現我所做的努力,我也不喜歡孤獨。像星星的我,期待有人能仰頭看見。 我是悶鍋族 邵宣頤 悶鍋,把東西都悶在鍋子哩,加熱再加熱。我也是個大悶鍋,有心事、有話都悶再肚子裡,情緒一天天累積、加溫,有一天就大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