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巴黎聖母院

我在聖母院找到嚮往的旅行:讀前人萬卷書,走自己千里路。

第一個在巴黎的夏天早晨,純淨湛藍的天幕在視野過飽和。整座城市流動的色彩緊緊尾隨著我們,直至步下階梯,才被地鐵站微弱的燈光稀釋。等著通往市中心的列車,對面月台兩位文質彬彬的紳士不時抬頭看向這邊,指指點點,然後交頭接耳,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說什麼。

導遊告訴我們,巴黎多的是這般市民,愛巴黎愛的無可救藥,一有空就到處閒晃,把自己當成市長,深怕旅人來看錯了巴黎、說歪了巴黎。

那什麼最能代表巴黎?

虛擬的的座標體系裡,巴黎無疑是北緯五十度這條線上,最耀眼奪目的一個節點。一提及這美麗的名字,腦海浮現的無非是艾菲爾鐵塔、羅浮宮、凱旋門,這三棟舉世聞名的建築鼎足而立,勾勒出世人影影綽綽的巴黎。然而,巴黎人也為自己所愛的城市建立了另一套座標系統。回溯塞納河如歷史洪流,原點既非左岸人文薈萃的凱旋門、艾菲爾鐵塔,也不是右岸標記王朝輝煌的羅浮宮。

在羅浮宮轉車坐一站,便來到了塞納河中央的西堤島。這裡才是巴黎的核心,最早發展的地域,整座城市的座標也以此為原點起算。島上最著名的景點是聖母院。

西堤島擁有比那三個「朝聖景點」更蒼老的歷史脈絡;那三棟巍峨加乘也撼動不了聖母院獨有的萬般莊重。

我情有獨鍾此處,可惜卻為大多數人遺忘了。

幸好有鐘樓怪人。

鐘樓怪人原書名《Notre Dame de Paris》,直譯正是「巴黎聖母院」。法國國家圖書館展出的手稿,雨果的字斜得厲害,像一片大風吹伏了的柳枝,交織的輪廓裡,那亂世的殘夢猶然清晰。

步步走近教堂,如衛星定位系統,縮放拉近一些。背後強烈的陽光壓縮著頂部呈尖形的拱門,直入眼瞳底,釋放出一股向上升騰的反作用力。頸子隨之遽然仰起,轉瞬已如擁吻著藍天。在腦海殘留,牆垣拱柱上繁複的雕刻脈絡分明,彷彿在我頭顱中撐起另一座磅礡,稜線無止盡延伸,頂點正是視野所及的大鐘樓。鐘樓切割了天際,天際剪裁出鐘樓。

南面的鐘樓高六十九公尺,正是鐘樓怪人加西莫多的生長處啊!他在鐘樓裡看著一群群異教徒囷集在各個城門,他目光渴望的搜索如燈塔,只聚焦在那善良溫柔的吉普賽女孩身上;他的鐘樓從不冰冷黑暗,他體內淌著正直的熱血,比起試圖用戰火取暖、照明,更冷漠的是人性、更黑暗的是戰爭。

我彷彿聽到那旋律,半音一個接一個向上騰升,渾厚嗓音像從胸口刳出,在高空中飽滿、凝結,然後如暴雨般紛紛滴落。遼闊的悲壯感是灰黑色的,在聲音裡、在世界上無邊無際。國二時,藝術老師放的鐘樓怪人音樂劇從諸多記憶中過濾出來,還能依稀畫面上的舞台效果:高大的石柱擬為鐘塔,移位巧妙,對比出演員的渺小,而時間、空間在台上恣意流轉。

雨果曾把聖母院稱為「石頭的交響曲」;他的鉅作也如交響曲般震撼。

而國二和國三僅只一線之隔,卻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在藝術課亦然。升學壓力把我們壓進考卷、參考書窄仄的字裡行間,滿目盡是緊湊的黑白劇情。唯一的色彩出現在藝術課,但太濃艷的油彩卻無形成了另一種負擔。

再次定睛眼前的聖母院,平視的目光在粗糲牆面上散射,綻出一輪完美的煙花。拱門正上方的玫瑰花窗不如鐘塔壯觀,卻也是哥德式建築的獨一無二。

聖母院是哥德式建築,我還記得。

那些日子,大師、名畫、建築,逐一浮現在投影幕上,與其說邂逅,反倒更像老早躲在轉角等著我們。西洋美術史列為必修,建築屬於哥德式、巴洛克式要一絲不苟分清楚;畫中的人物有蘇格拉底、柏拉圖得如數家珍。

最痛苦的時刻莫過於期中考,考科都已無暇應付,卻得撥冗,硬是把一大串細節吞下。兩千年歷史很長、兩百幅畫作很多,想著「只有」二十位畫家會比較輕鬆吧!

一樣。

「好了嗎?平常叫你們認真上課的⋯⋯」

回到那個記憶還存在的午後,老師低沉的催促滲透吋吋肌膚。前方投影片射出一道巨大的光束籠罩,我看見一朵玫瑰倏地盛開,冷不防撲上臉頰。卻在指間逐漸黯淡、凋萎。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只能無助的、無比仔細的聚焦在塵落的光子,試圖從中讀取到解答。

那是什麼?

「啊!rose window!」公布答案後,隔了兩年,再次發出相同的慨嘆。窗上百年前的油彩在藍天投映下,綴滿我的手臂,十二門徒的故事在方格裡鮮明。光影迴旋靜默,莊嚴肅穆,天堂好像只有一步之遙。

如果見到那題目之前,先來到這,我大概會同普通觀光客,只記得抬頭仰望之際的震撼,卻忽略近在拱門之上就擁有不同凡響吧!

期中考只差那題就能及格,曾經扼腕、曾經咒罵,但在巴黎街頭,我永遠記住了他,記住了他永恆的輪廓,記住了我們真正相遇後,那種他鄉遇故知的悸動。

聖母院廣場上鑲著城市原點的地標,無數遊客用力踩在其上,拍照留念,深深相信:如此有生之年便會再回到巴黎。

兩位年輕人,年齡只比我稍長些,背上是一座小山樣的行囊,他們走過那座標點,卻頭也不回的繼續往前。

背包客如他們在歐洲比比皆是,仗恃著年輕,背起睡袋、攤開地圖就無懼的上路,去到想去的地方、看遍想看的角落。不在乎有多少錢,不在乎世界有多大,只知道,只要肯走,就沒有所謂距離。

我從他們身上看見旅行的本質:不問腳下,只問前方。

2013年第四屆余光中散文獎 台灣高中組

返回首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2〉

( 講 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立「恆志」於「學問」之道 - 1〉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孔門師生自然有情 - 3〉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孝弟其為仁之本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1〉

(講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君子不息於「成德」- 2〉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四單元〈仁者,愛人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樂於「學習」,貴在「有恆」- 3〉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