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心儀文華」專欄 -《沒有中國史 哪來東亞史》

因應歷史必修學分從8學分減為6學分,12年國教歷史課綱將分成3個分域:台灣、東亞、世界。中國史則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這份課綱設計中看得見理想面,但也有其不切實際性,更可能帶來不測的危機,實須謹慎處理。

從理想面來看,課綱強調培養學生公民素養、思辨能力,更強調「做中學」的實踐。因此台灣、東亞、世界3個分域各2學分,每學分安排1個導論、3個主題及1次歷史考察,老師和學生一起選定議題實作,成為學習共同體,這樣的歷史課實令人神往。但各校歷史老師皆不約而同指出一個問題,學生若無厚實的歷史基礎,如何進行新課綱強調的「主題性」教學的討論?尤其是東亞史分域。

新課綱中,東亞史分域含括中國史,但不詳研中國本身的歷史,著重「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這個主題本身極佳,但進行這種深化課程的前提是:學生熟悉中國史。目前狀況顯非如此。

現在國小課程沒有中國史,到國中才有2個單元的中國史:1個單元從三代講到盛清,1個單元從晚清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學生學習中國歷史,主要依賴高中那1冊(或1.5冊)中國史。其實3000年時光濃縮在1冊,實在粗略。

一、遠古:三代到秦漢;二、中古: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三、近世:宋元明清;四、現代:晚清、中華民國、共產中國。所以學生對中國歷史人物的概念極為模糊。新課綱中如果連高中這一冊中國史也拿掉,真不知道學生如何在認知空白下討論「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

10餘年來,高中歷史課程一直有個大問題「溺愛台灣史,虐待中國史」。從小學到高中,300年台灣史可以螺旋式學習3遍,學生都膩極了。新課綱若跳離政治考量,回歸學科專業,高中歷史三個分域,合理的分配應該是:中國、東亞、世界。倘若真能如此,歷史課程的發展就產生無限可能性。例如:「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就非常有大歷史觀。從古代看,無論日、韓或東南亞,政治文化上都與中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也是今日中國發展一帶一路時,南向堅實的基石。台灣有許多新移民之子,他們將不囿於台灣目前的政治困局,而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甚至不妨在世界分域中討論「中國與中亞的歷史交會」、「中國與歐洲的歷史交會」,讓學生站在制高點上鑑古知今,看清楚這個世界過去的恩怨,也洞悉未來的機遇,則在規畫自己生涯地圖時,更能捷足搶占先機。

歷史課綱召集人金仕起副教授說:「現在民主時代,強調以人民為主體」,若真以學生未來發展為思考主體,則課綱的編寫就要具備前瞻性,絕對不能為政治服務,設計鎖國的困局。高中歷史少了2學分已是事實,但該如何轉型?其實非常有討論空間。轉型正確,培養一代人才;轉型偏差,後果難測。

專欄作者: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本文發表於2017年6月19日。

返回首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2〉

( 講 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立「恆志」於「學問」之道 - 1〉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孔門師生自然有情 - 3〉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孝弟其為仁之本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段心儀 老師 - 第一單元〈一位君子的誕生 - 1〉

(講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君子不息於「成德」- 2〉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四單元〈仁者,愛人 - 1〉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區桂芝 老師 - 第二單元〈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講者區桂芝為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

《大家讀論語》講座 - 莊溎芬老師 - 第三單元〈樂於「學習」,貴在「有恆」- 3〉

  (講者莊溎芬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老師)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