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前廣場,來往新光三越的行人國籍多元、立場多元。不開口,還真無法分辨身分。我一邊發面紙,一邊揣測國籍及立場。若妝容完美、衣著時尚,神情高冷者,大多為刻意疏離政治的族群。他們經過手舉標牌的團體時,標準動作是下顎微揚目光迴避匆匆通過,但此時如果滿臉微笑眼神熱切遞上面紙,立見分曉。有微抬手輕搖二指,表情冷峻,立場分明;有略頷首表達歉意,心思猶豫;有人用異國腔表示「我不能投票」,卻歡喜拿過面紙當紀念。也有幾位高冷族走過又回頭:「不同意?我喜歡!」拿走面紙,送上微笑。
有位可愛小姑娘羞澀地說:「我支持同意耶!」我回她:「那會領不到一萬元哦!」她說:「那不是重點。」我又說:「那會少了五天假哦!」小姑娘立刻語塞。放假對這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好像比較重要,我真想追問:那和平是你的重點嗎?
中山站前廣場若代表了台北的時尚優雅,驟雨中的中山國小站則多半是上班族。看看他們揹的包,拿的提袋,正在滴水的傘,我總覷著還有誰的手有餘暇,再遞上面紙。收或不收,眼神一對就了然於心了。卻總有人兩手提滿物件,刻意繞過來,再張開中指無名指,示意我把面紙夾入,相視一笑,心有靈犀。
台北就是這麼可愛,表面的冷漠下,民意卻以各種形式流淌。有人遠遠繞過,有人目標你而來。但最多的卻是眼神一直迴避,但到你身邊時卻悄悄收下面紙、比個讚的低調;還有一個人拿了面紙,後面都跟著收下的從眾。我喜歡街頭近身觀察,努力在大罷免的喧譁中,建立一點街頭政治學的價值。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