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心儀文華」專欄 -《「兩岸學術交流 台灣孩子是贏家」》

賴政府執政1周年,兩岸情勢撲朔迷離,談兩岸交流,教育部長禁止,總統說歡迎;論關係,既說是外部敵對勢力,又大談公司併購程序。但兩岸學術交流若終止,真正對不起的人是學生。 教長禁止兩岸學生交流是遵照陸委會的思維,認為大陸針對台灣學生提供交流優惠有統戰之嫌。但換個角度思考,多少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因此才有了跨出國門的機會?台灣四面環海,富裕家庭從小帶著孩子周遊列國,寒暑假更參加國際如NASA等夏令營,因此見多識廣,聊的是大阪世博會、埃及金字塔、休士頓太空中心等等。 另一群孩子卻只能選擇沉默。他們不想探索這個世界嗎?部長說可以到歐美先進國家交流,卻刻意忽略10萬元起跳的昂貴費用!部長若真心關愛學生,思考的應該是與對岸競爭,提供機會,廣發補助吧! 再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只要到對岸就會被統戰成功嗎?那也太小瞧孩子們的智商了,中國大陸就不敢如此托大。以往兩岸學生的交流活動大都以參訪古蹟名勝為主,介紹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現在他們還融入了現代科技、藝術人文。過去到武漢就是參觀黃鶴樓、武昌革命紀念館等,現在則設計了專題系列課程,用「生態環境與新材料」介紹了長江水文明,再結合實境考察東湖來感知荊楚的生態文明;介紹楚香的源流特色,配合VR技術的體驗,帶領學生穿越歷史時空。 這種新穎深入的設計,拓展了學生的歷史觀、科學觀、世界觀,與其說是統戰,毋寧說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鄭部長怕的就是這些嗎?那真把教育部長做小了。 兩岸交流的無可取代更因為兩岸語言文字、文化的溝通無礙,使交流可以深入有效。過去對岸要推廣職業教育,捨德國而來台灣取經,就是好奇台灣如何克服父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魔。今年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大放異彩,也是因為中日文化同源。 中國館竹簡造型的外牆鐫刻了《詩經》、《楚辭》等119句古詩詞,從「關關雎鳩」到「上下求索」,吸引無數日本遊客站在牆前逐字細讀,甚至抄寫。館中設計瀑布,當中,日文字如流水從天幕傾瀉而下,遊客伸手觸碰到《論語》的金句時,更直呼震撼。若非日本人從小接觸《論語》、唐詩,此種結合宏觀、微觀、古典、現代的設計,豈能穿透日本人心? 台灣學生去對岸交流也是如此,無論到西安看大唐不夜城,橫店看現代影視製作,三星堆看失傳古文明的精湛工藝,都江堰看鬼斧神工的水利設計,他們獲得的啟發、省思與影響,都遠遠超過參訪其他國家。 事實上,兩岸學術交流可讓孩子看到無限的機會與可能;而兩種不同...
最近的文章

「心儀文華」專欄 -《「校園價值崩毀」》

從一葉落而知秋,到無邊落木蕭蕭下,台灣教育界凜冽寒冬已至。 3月28日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接受央視採訪,應答之間對賴總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的說法提出質疑,不料卻遭到鋪天蓋地的打壓。教育部長對涉及意識形態的問題過去盡量避而不談,不料這次教育部長鄭英耀竟然表態,要求教育人員應保持中立,教學應謹守分際,否則可依法懲戒。 4月14日,立委質詢鄭部長,小學老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一事,鄭部長又重申「教育中立」,並表示教育部今年暑假將開發出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這是教育中立嗎?還是準備在憲法未修,就開始洗腦學童,當台灣建國的急先鋒! 教育部如此配合反中政策,難怪當區老師因為轉發兩岸文教學會合辦的「2025年第2屆『共讀一本好書』徵文大賽」訊息遭到檢舉時,陸委會立刻轉請教育部處理。此事在PTT上掀起熱議,鄉民紛紛表示「讀書心得競賽也能統戰?」、「看完整篇新聞還是不知道統戰在哪」、「乾脆禁止交流好了,反正接觸就是統戰」。教師群組也熱議「這個徵文比賽訊息,我們也轉傳了,是否都得被調查?」「開始警總那一套了!」 教育部帶頭,校園氛圍變了,首先是北一女。央視事件雖然台北市長蔣萬安出面扛下責任,但北一女校長先約談區老師,接著立刻發公告「禁止校內教職員再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媒節目,且未來老師即使請假,也不能接受採訪。」嚴厲的措辭出乎意料之外。因為數十年來,建北既是首都第一志願高中,也是各校雲集景從的標竿。即使民進黨執政後要去蔣公銅像,建中歷任校長都硬挺了下來,不料如今一朝破功!北一女出手,立刻在全台各校造成寒蟬效應,稱此為「區桂芝條款」。現在大家都在觀望,北一女是否要因為徵文事件發布「區桂芝條款2」? 鄭英耀部長禁令一條條發布:老師不能在任何時間接受對岸採訪;老師上課不能說我是中國人;老師不能鼓勵學生與對岸進行任何形式交流,包括徵文,那叫統戰!他又親手撕毀「政治不入校園」的禁忌,認為應該尊重學生在校園擺攤連署,支持大罷免,這叫「言論自由」。於是,各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言論都在校園出現。逢甲大學教師在課堂上呼籲學生簽連署書罷免在野黨立委,否則他們就要「把台灣賣掉」;台中私校也出現假「素養」之名,包藏特定政治意識形態的考題…。校園價值觀一夕翻轉。 民主價值全面崩毀,且非僅教育界!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返回首頁

「心儀文華」專欄 -《「教育部長推反中教材 違憲違法」》

根據憲法,中華民國繼承的就是中國固有之疆域,且不管「治權」是否及於大陸領土,主權領域是『不得變更』的。所以歷史課程才上溯夏商周,國文課程也教論孟古文詩詞,因為我們有繼承權。今天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這本就是中華民國國民該具備的基本常識,哪一點違反教育中立?真正想利用教育手段試圖混淆國家認同的,恐怕是鄭部長吧!但鄭部長有這個權力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教育部長鄭英耀4月14日表示,教育要中立,教育工作者的言論自由應在教育基本法框架中,教育部預計今年暑假將開發出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加強中小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問題是,鄭英耀有這個權力嗎?他如果已開始進行編修教材,違憲也違法。 首先,我們參閱《教育基本法》第2條:「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其中確實提到國家意識,我們就得看看憲法如何定義「國家」!《憲法》總綱第4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固有之疆域即指中國大陸、台、澎、金、馬、南海諸島。即使在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的《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第5點:「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疆域,非經全體立法委員1/4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3/4之出席,及出席委員3/4之決議,提出領土變更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不得變更』之。」 根據憲法,中華民國繼承的就是中國固有之疆域,且不管「治權」是否及於大陸領土,主權領域是『不得變更』的。所以歷史課程才上溯夏商周,國文課程也教論孟古文詩詞,因為我們有繼承權。今天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這本就是中華民國國民該具備的基本常識,哪一點違反教育中立?真正想利用教育手段試圖混淆國家認同的,恐怕是鄭部長吧!但鄭部長有這個權力嗎? 根據法令,教育部長並無權修改課綱,也無權插手教材編纂審核,這應該是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工作。而進行一切變動的先決條件是「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修改總綱,將部長所謂「增加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列入總綱,才能下放至「十二年國教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討論暨後續編纂行動,再經過教材審核委員通過才能施行,但如今大部分委員任期已屆滿,如何審查? 「課綱審查委員」名單,須經立...

「心儀文華」專欄 -《「國民黨不敢面對中國」》

大罷免海嘯正排山倒海而來。賴政府政策非常清楚,先摧毀一切對「中國」的懸念與牽絆,再把台灣綁上抗中的戰車,毫無顧惜地輾壓過「自由」、「民主」、「人權」,追求全面執政。 大罷免若成功,台灣將成「綠色天堂」,五權集於一身,除了割肉付款應付美國主子外,剩下的好處大家分,個個都能缽滿盤滿。小民不禁反問國民黨:你「反惡罷」主軸何在?你能提供什麼願景,喚起大家的熱情?區桂芝一事已逼出阿修羅,你為何不敢接招? 區桂芝3月15日接受央視採訪,提到賴清德把「中國大陸同胞」當作是「境外敵對勢力」時,痛陳憂懼:「對我們這些在大陸還有親人的人來講,我們該如何面對親人?他是不是要重演台灣40幾年前的悲劇?」、「我只問他為何這麼狠心?我的母親跟我變成敵對,我該怎麼面對祖先?賴清德要不要去面對他的祖先?」這一段話說出了多少人的疑慮。 1994年兩岸通商以來,數十萬台灣人前往大陸投資、創業,成立家庭;兩岸又通婚37年,大陸配偶36萬餘。若再加上彼此的親人及生下的第二代、第三代…2300萬台灣人誰沒有在對岸的牽繫?如今賴政府亮刀,誰不心生寒意? 如果賴清德認為他的語意被延伸誤解,大可公開澄清。但賴政府如何回應? 先是有家長檢舉區老師說些「台灣是中國的」、「現在政府在去中華文化」等不當言論。緊接著國教署將檢舉函轉知教育局、北一女,要求進行約談。當校方調查認為區老師未違反「教育中立」後,竟是陸委會主委發言,說她顛倒是非、混淆視聽,是配合中共黨媒對台統戰;副主委更要求教育單位判斷:「這樣的老師適不適合在台北市最好的公立女中教書。」 其實,最該被檢舉的應該是賴總統以降的各級官員吧!他們對兩岸的認知早已違背了憲法,才導致了國安危機。《中華民國憲法》第4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其』當然指的就是中國。既然中華民國就是中國,而且直到20年前,這還都是大家的共識,為何今天突然成了可被聲討的「謬論」?未經修憲、沒有革命,「中國」何時變敵國?誰在呼應對岸論點? 如果「中國」2字不說清楚,108課綱去古文、去中國史、去中華文化,都只是剛好而已。未來大罷免,賴清德若提出:「去『中國』國民黨敵對勢力」,也不必意外。屆時,藍委刪預算是配合敵方武統;藍委要資料是提供敵方情報;國民黨黨部是敵人基地可隨時搜索;任何質疑只要事關國安都必須噤聲…。這是戒嚴嗎?別忘了,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全世界只有誰拍手叫好? ...

「心儀文華」專欄 -《「在野黨軟弱 獨裁溫床」》

看台灣政治新聞,總有鬼打牆的感覺。昨是今非,倒果為因…如入羅剎鬼市,似乎寡廉鮮恥才 是王道。 去年賴總統在金門主持823砲戰祭典時說:我代表全體國人,表達最由衷的感謝,如果不是當年你們團結一致,打贏這場勝仗,台灣沒有今天。但僅隔半年,今年228事件紀念會上賴總統說:來自大陸的軍隊,經過北伐、抗日、剿匪,連年戰爭,生活水準無法和台灣比,他們偷、搶、破壞,軍紀敗壞…。奇了,這被表揚和被詆毀的,不是同為外省軍人嗎?如果他們真如此不堪,當年怎麼能浴血奮戰捍衛台灣?如果他們真是締造台灣數十年繁榮穩定的功臣,為何年年拿出來羞辱? 今年228賴總統定位蔣中正總統為「犯下滔天罪行的獨裁者」,卻又不能不承認:「823砲戰時,我還沒出生,民進黨也還沒成立。」換句話說,台灣當年能倖免於兩大浩劫:一、未與日本同列戰敗國,被審判、被駐軍、被羞辱。二、未淪落鐵幕,被鬥爭、被清算、被饑荒、被文革,不都是拜「獨裁者蔣介石」及國民政府之賜,又與民進黨政府何干?今日坐在蔣介石建立的廟堂之上,享用中華民國總統俸祿權位的同時,批鬥前朝,高喊「轉型正義」,為何不提蔣介石帶來的黃金、故宮、戰功?沒有他,何來中華民國在台灣?中國早就統一了! 賴總統口口聲聲說「珍視自由民主」,做法卻步步走向「準戒嚴」。既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現役軍人犯罪回歸軍事法庭;又清查國人是否申請大陸護照、身分證、居住證等,並要求軍公教人員具結,未來甚至赴大陸旅遊、交流,都將登錄,人流、物流、金流、技術交流都將調整限縮,彷彿一覺醒來一切回到解嚴前。難道賴總統口誅筆伐的「專制獨裁」,其實是他心之嚮往的終極目標? 賴總統要求國安會、國防部及行政團隊全力推動「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但卻自行定義「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稱大陸為「中國」,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已是挑釁。指稱其為「境外敵對勢力」,根據《反滲透法》,更有意在宣戰的可能性。口口聲聲和平,卻步步引戰,以台灣2300萬條人命為賭注,求自己榮華富貴,寡廉鮮恥莫過於此。 兩位蔣總統抵抗外侮、建設台灣,得到的相應權力,賴總統無尺寸之功即妄圖攫取,憑藉什麼?民主制度的設計本是以在野黨制衡執政黨,在野黨軟弱成就獨裁的溫床!希特勒奪權成功就導因於此。今日台灣總統違憲,在野黨噤聲;總統否定民主結果發動大罷免,在野黨主席交出連署0比35的成績單。 孟子說︰「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

「心儀文華」專欄 -《「台積電不能說的理由」》

美國總統川普執政甫44天,就超順利地拿下台積電。明面上是川普式的施壓奏效,私底下台積電卻有無法明說的理由。 許多國家都在相似時間點啟動半導體產業,美國更是領頭羊,但40年後台積電獨領風騷,晶片的「高良率」輾壓全球競爭者,原因何在?一是先進製程,二是執行製程的工程師。換句話說,台灣優秀的人才及獨特的職場文化才是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但人才正在凋零,許多有識之士早已發出警語,可是錯誤的教育政策卻繼續帶著台灣的競爭力墜入斷崖。 歷次課綱不斷刪減基本學科必修時數,108課綱達於極致,自然組4科3年只有8個必修學分,並因此刪減了高階重要單元,導致學生無法順暢銜接大學專業,甚至誤導了學生對自己數理能力的認知。 台大電資學院張耀教授就說:「你只考兩學分物理,就進了台大電機,這不是害死孩子嗎?」他發現108課綱學生入學後,大一的基礎課程如微積分、普通化學,相較於上屆成績降低9%到14%;大三要修讀專業科目「演算法」時,又出現停修人數增加的狀況。台大如此,清華亦然,3~6年後台灣半導體的產業人才何在?這早已是半導體業界共同的憂慮。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曾公開呼籲政府注意人才危機,但得到的回應卻是開放白領外勞。姑且不論台灣待遇是否吸引得到全球一流科技人才,更應深思台灣的人才優勢除了數理能力外,融合了品格與使命感的職場文化更是重中之重。台積電的「高良率」,除了半導體邏輯製程先進外,工程師的夙興夜寐與先公後私,才真是用血汗擦亮了台積電的招牌。 但課綱世代工程師的價值觀逐漸翻轉,若以40歲為界,兩代之間常常不知如何對話。108之後,課綱對文、史、公民3科的破壞尤鉅,未來新進工程師數理能力既低落,傳統價值觀又被顛覆,台灣科技業的核心競爭力何在?缺水、缺電、缺土地的台灣,沒有了人才,還值得留戀嗎? 民不與官鬥。對108課綱的憂慮是蔡明介的,也是魏哲家的。但台積電到處設廠,水、電、土地處處需要官方配合,課綱事涉敏感議題,不能說就是不能說,但得另覓出路才能對股東交代。台積電選在此刻重磅投資美國,既施惠於川普,也巧妙緩解了108課綱後人才不足的危機,川普1張綠卡500萬美金的價碼,就是台積電美國廠向全球招聘人才的大利多。 至於台灣大失血─投資美國的1000億美元、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1座研發中心、數以萬計的高科技就業機會、數萬個營建工作機會、超過2000億美元的間接經濟產出、半導體重心轉移等等,這...

「心儀文華」專欄 -《《哪吒2》預告中國軟實力崛起 台灣何去何從》

大陸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春節上映,截至2月17日晚間7點17分,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16.71億美元,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9名,且還在持續飆高中。倘若挑戰影史票房紀錄成為中國人乃至全球華人的目標,則打破全球「票房最高」電影《阿凡達》的29億美元,並非不可能。這其實也預告了一件事─中國世紀已然來臨。 從去年《黑神話‧悟空》遊戲到今年《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的轟動,驗證了一件事,即中國軟實力已逐步追上硬實力。可見的未來,不但高鐵、無人機等硬體製造中國是世界第一,就算是影視、音樂、時尚、品牌等綜合實力的表現,中國也將與歐美各國比肩、進而超越。《哪吒之魔童鬧海》即使拿下影史票房冠軍,也只是開端,未來類似的驚奇必將成為日常。原因如下: 一、制度:動畫電影成功的重要因素除了劇本就是製作。《哪吒2》花了五年時間,動用138個精英團隊傾力製作,打造全新的角色模組結構,視覺特效鏡頭超過1900個,這樣不計成本的人力物力支出,絕非資本主義的思維,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卻是應然。且《哪吒之魔童鬧海》建立的成功模式,未來可以複製在各影視遊戲領域,加快創新領先的腳步。但歐美資本主義制度卻是萬萬不行的。 二、文化:神話題材最能跨越種族及國界,深入人心,如魔戒及哈利波特。但憑空虛構一個神話體系,絕非易事,所以魔戒、哈利波特都有北歐、希臘神話的元素。中國完全不缺這方面的素材,《山海經》塑造了各種山精水怪的形象,《封神榜》融合了史實和神話,《西遊記》創造了性格鮮明的神魔…等。只要有慧眼和妙手,就可以打造出中國豐富多元的神話世界,發展出各種影視遊戲與產業,甚至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言者。 三、人才:大陸大學畢業生一年破千萬,所以每個特殊領域都能吸納到人才,影視也不例外。加上川普祭出科技戰,擬卡住中國的AI與半導體發展,卻也促使中國傾國家之力,扶植產業發展,吸引大量人才投入。大量且優秀的人力,本就是開發原創動畫、改造動畫技術風格最重要的資源,光看人才的基本盤,世界各國都瞠乎其後。 但此刻回眸台灣,卻委實令人憂心。六十年代起,華語歌壇便是台灣歌手的天下。慎芝主持的《群星會》開啟了電視歌唱節目時代;陶曉清主持《中廣熱門音樂》介紹西洋流行音樂,影響所及,培養了校園歌手並開始創作校園歌曲。整個七八十年代,台北拓展並保持了其華語流行音樂中心的地位。1987年戒嚴令解除,台灣歌手開始往中國大陸擴展事業,鄧麗...

「心儀文華」專欄 -《「淋病 梅毒 課綱」》

教改一直強調價值中立、開放多元,但沒有核心理念的多元開放會帶來甚麼結果?近日各種校園亂象發出警訊,除非淋病、梅毒、霸凌、吸毒都被承認是某種多元價值,否則課綱就該從根本進行檢討。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15至19歲少男淋病的病例從2012年的111例,2023年增至756例,增幅超過6倍,同齡女性病例更從2012年的26例,成長至2023年的222例,增幅約達9倍。更驚人的是15至19歲女性感染梅毒病例,激增53倍,且低齡化趨勢明顯。醫師提醒,淋病長期不治療,恐造成不孕;梅毒若不治療,更恐嚴重損傷心臟和神經系統,導致死亡。許多教育團體備感驚嚇紛紛提出警示,他們指出依台灣青少年性行為問題實已遠遠超越道德範疇,進而危及生命、影響社會安定。而這一切與20年來課綱與教材的偏差絕對相關。 自古至今,口號動聽而結局悲慘的事所在多有,如文化大革命。而歷史總證明口號背後有人欲,課綱的人謀不臧似乎也難逃此定律。課綱一直強調鬆綁,從教材到教學到入學方式,每個人都有權去尋找自己獨特的存在意義與價值。但對十幾歲的孩子而言這是個太難的命題,只能追隨聲量人云亦云。殊不知自以為思想先進,卻是陷入弱肉強食的叢林,性平教育就是如此。發展迄今,它早已偏離兩性平等的本意,不但創造出虛幻的多元性別,更助長不安全性行為的氾濫,嚴重傷害了本該是主要保護對象的少女。 且課綱理念偏差造成的問題何止性行為一項?「價值中立」變成沒有是非,「多元開放」更成了搪塞藉口,加上教師管教權的萎縮,今日校園毒品、霸凌、詐欺事件倍數成長,每日如影隨形在青少年身邊,但何曾看到政府積極進行防治與處理?人人都知道教育理念亟待釐清,校園管理必須權責分明,但竊據高位者永遠尸位素餐,官僚式的敷衍,鴕鳥式的因循苟且,坐視台灣基礎教育土崩瓦解,卻完全不作為。到底多大的政治利益讓他們利令智昏? 三十年教改先要青少年腦洞大開,重新認識並界定自己,有意識地洗腦出「你不是中國人」、「你不是漢人」、「漢人是侵略者」的認知,讓青少年否定自身血脈。於是「國文科不該教中國古文」、「歷史科不該教中國史」、「公民科不該教禮義廉恥」都合理化了。如此則青年自然該以血肉捍衛台灣,永為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且航空母艦還得自行支付保護費,再荒謬的事都得到解釋。至於數理科跟著陪葬,台灣科技島地位岌岌可危等問題,在龐大政治利益面前都成了蕞爾小事。 新的課審委員必須得到新的立法院認可,...

「心儀文華」專欄 -《「兩岸誰才是鐵幕?」》

兩岸一家,終將是歷史的必然,但其過程則檢驗了文化與人性。 內戰讓75年來世界出現兩個以中華為名,但國號不同、國旗不同,國歌不同的政府。他們發展有先後,制度有差異,但千年來一脈相承的基因與文化,讓經濟發展的軌跡重疊性極高。也因為都歷經過政治的專制、物質的艱困、社會的動盪…兩岸民眾用詞都有一層保護殼,但底下仍是一顆中華心。因此總被同樣的夢幻所吸引,同樣的溫柔所感動。如瓊瑤的小說、鄧麗君的歌。 即使到了86歲生命的最後一刻,瓊瑤的遺書依然維持她一生堅持的唯美派激情:「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樂,當此刻…當此刻…,有如雪花與火花同時綻放,我將飛向可以起舞的星河」,依然如夢如幻雲繚霧繞。她強大的造夢能力為兩岸少年吹出彩色愛情泡泡,柔軟了現實世界的壁壘森嚴。 鄧麗君從未踏上大陸土地,但她嬌甜的歌聲卻透過廣播穿越鐵幕,在甫開放的1980年代,風靡對岸萬千歌迷,「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成為日常。不必口號,不必說教,她用歌聲撫慰了人心的艱難,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人心永遠嚮往美好,當人心匯聚,則「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曾經,台灣以百花齊放的政論節目詮釋民主;以溫暖體貼的人情詮釋文化,擄獲所有來訪的對岸人心。但是,當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全世界一致撻伐時,台灣執政黨立院黨團卻發文支持,說尹錫悅是在守護自由憲政體制,對抗被北韓勢力操控的韓國國會。文字中強烈的針對性,掩不住的欣羨心,扯下了執政黨的假面。原來一向強調的民主進步,只是奪權的說詞;原來一向撻伐的專制極權,才是內心真正的嚮往。 過去數十年來,無論政治與經濟,大陸其實緊緊追隨台灣價值,現在不但經濟實力超車,政治上,台灣也有逆向仿效大陸的趨勢。 陸委會總指責大陸不開放陸客團,那此次馬英九基金會邀大陸學生團來訪,賴政府不該掌握契機熱情接待嗎?結果綠營先洩漏個資,指來訪團員多人是共產黨黨員;再因大陸女學生一句「中國台北隊」就自認被矮化,陸委會說要研議處分馬英九基金會;最後因馬龍受中山女中的女學生歡迎,網上有人戲謔「唐僧進盤絲洞」,就被綠委控訴成「性羞辱」。請問,民主的台灣不是有言論自由嗎?該事先審核來訪者所有的發言嗎?該管控網路嗎?賴政府是歡迎大陸團來,還是叫他們以後都別來了? 大陸政治管控人民確實比台灣嚴,但我們來去大陸還真沒被查過黨籍,說出「中華民國」也是說了便說了,沒事。此次看到台灣從官方到媒體對陸生訪問團的嚴管嚴控,「鐵幕」二...

「心儀文華」專欄 -《「老師沒管教權 父母沒懲戒權…」》

教育本當是全國一盤棋。從中央到地方,從課程設計到生活管理,家長老師都能在法令、良心與愛的指引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陪伴孩子平安長大,成為既能貢獻社會,也能成就自己的人。但現在全都亂了套,課程如此,法令也如此。把近年來頒布的幾個法令放在一起檢視,就會發現已危機四伏,台中某國小老師讓警方介入處理學生暴力事件,只是開端。 據媒體報導,當時學生在體育課中以樂樂球棒攻擊任課教師,連帶引發後續關於學生道歉、教師管教與市長言論等爭議。但重要的是,事件的發生已經顯現五年前依據「聯合國兒童公約」精神修改教師法的後果。教師法把禁止霸凌學生入法,違法嚴重者甚至會喪失教職後,現場教師沒有尊嚴更無力管教。教師被打傷,學生只要肯說聲對不起就沒事了,問題是,若警察不出現,學生可能連對不起都不肯說。如果角色互換,教師打傷學生,恐怕面對的就是解聘的後果。想像一下,如果兇器是把刀,教師命喪當場,學生大概也沒事。學生清楚這種不對等關係,會把老師放在眼裡嗎?老師面對如此不友善的環境,自保猶恐不及,哪裡還會有教學熱情?五年來,校園是否有變得更友善、安全?老師早把懲戒權拱手還給家長。但家長還有權懲戒嗎? 行政院上月底通過民法第一○八五條修正案,將家長懲戒權刪除,修改為「尊重子女之人格,不得對子女為身心暴力行為。」名義上是保護兒童,實際上卻是漠視親權,剝奪家長合理管教權。民法第一○八四條規定,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一○八五條中,懲戒權就是賦予父母對子女保護教養的手段,藉以匡正子女的偏差行為。 孩子都是在碰碰撞撞中長大的,懲戒權其實就是保護的軟墊,接住一時失序的孩子,導引向正確的方向。如今把家庭和學校的懲戒權都沒收,未來孩子犯錯大概只能直接面對法律的制裁吧!此次警方介入可能只是未來將出現的常態。倘若警方也不能介入,台灣社會安全網將處處是吞舟之漏。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