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國小品格教育讀本」>

  教育讀本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一年級( 上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一年級( 下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二 年級( 上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二 年級( 下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四 年級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六 年級
最近的文章

「心儀文華」專欄 -《「誰是撐起台灣教育的支點」》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撐起地球」,那誰是撐起台灣教育的支點?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部分審議委員任期已至,必須重新遴選。能否遴選出有專業,有理念,又願意為台灣教育重返正軌一搏的課審委員,實為台灣教育當務之急。 108年推出的課綱,因欲畢30年教改之功於一役,徹底顛覆家國意識,遂刻意迴避教學現場各種困難,更未結合國家發展藍圖,在各界質疑聲中,強行推出。實施6年以來,從教材、課程、到考招方式,備受撻伐,教育現場師生疲憊不堪,學生基本學力卻直線下降。 若問何以致此?則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執政後,為推翻已完成公聽會程序的107課綱,修法重新遴聘總綱審議委員,擴權進行實質審查,導致課綱修惡,就是最重要的環節。課審委員實質審查,既不尊重專業,又拖沓期程,導致後續編寫教材時間倉促,新學期已開始,卻沒有教科書可用的狀況都發生過,最後受害的就是學生和國力。 台大電資、理、工學院早就擔心《108課綱》大幅刪減必修學分,必將導致學生數理程度下降,無法銜接大學專業課程,密切進行觀察檢測。果然發現學生普通化學及微積分,平均成績下降9%~14%。升上大三後,因程度不足,核心課程「演算法」停休人數遽增至13%。演算法是打造AI與晶片之母,直接關聯到台灣的核心競爭力,台大如此,清大更甚,各校都不容樂觀。 現行國策是將台灣打造為科技島,所有人力物力電力明顯向此傾斜,但《108課綱》卻與現行國策背道而馳,培養出來的人才必將無法敷應台灣未來的需求。產業界早已有此焦慮,教育部處理方式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提出課綱微調,融入AI課程。 《108課綱》的問題是全面性的,從文史到數理。若要徹底處理,必須從課程、教材、到考招方式全面考量,教育部只定調為微調,顯已不足。但即使如此,此次課綱委員推薦名單,也完全看不出教育部在如何融入AI課程這方面的用心。 原本總綱審查委員只要審核分科課程的規劃是否符合教育理念,那就不必強求他們必須具備各科專業素養。但《108課綱》的總綱審查,已創下進行各科實質審查的先例,我們就必須要求審查委員必須具備專業素養,否則如何實質審查各學科的課程規劃與教材編寫? 台灣學界關心課綱的優秀人才極多,他們的論點經常見諸報章雜誌,但卻未見諸教育部的推薦名單,這與教育部的推薦過程無法普告周知有絕對的關係。台灣教育困局若要大破大立,未來的課綱審查委員是其中關鍵。若能突破法令層層限制,推出最優秀的...

「心儀文華」專欄 -《「國民兩黨該換血了」》

歷史敘述的重點永遠是時代巨浪的勢頭,忽略的永遠是形成巨浪的涓滴人心。真正的民主要彰顯人心所向。 藍營基層加小草,合力為台灣民主寫下「25比0完封大罷免」這全新的一頁。但國、民兩黨主席,都故意忽略他們的心意,企圖蒙混過關。但竭盡全力才險險過關的藍營立委,對這場腥風血雨應該是點滴在心頭吧!這次大罷免,誰為你們晝夜守護在街頭?誰為你們一通通電話催票?誰幫你們跑遍地方紅白喜喪?誰堅守在每個投開票所監票護票? 從南到北,國民黨地方幹部,都被認定涉嫌抄寫黨員名冊、偽造罷免連署,依違反《個資法》、偽造文書等罪嫌起訴。四個多月來,有的被羈押禁見,有的神隱人間,理當總綰兵符的黨主席,利用426凱道造勢保住自己之後,只剩下蒼白無力的口號,於是,24位藍委處於孤立無援兩面作戰的形勢。 藍委一方面得堅守立院,維護人民權益;一方面又得固票選區,催出支持民眾。兩者相輔相成,不能偏廢。這種顯而易見的危險形勢,反而激出藍營基層,他們自動補上黨工空位,對決罷營的青鳥。但要對決青鳥,還真得小草出頭,二者年齡相仿,代表世代的現實派與理念派,街頭互嗆時,前者空喊口號,後者內容真實,高下立判,擄獲人心。藍營基層與小草的合作無間,共創雙贏。 藍白為何能合作無間?那就得歸功賴總統專橫跋扈的特質了。無憑無據,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一押經年;國民黨黃呂主委一押數月;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夫人跳樓身亡。南部勘災,他要災民自救;斷電13天,他置若罔聞。為了獨攬大權,他支持大罷免,罷免失敗,又高喊團結。厚顏無恥,可謂登峰造極! 但賴總統為何敢如此肆意妄為?那就不能不談談朱主席的軟弱無能了。一年多來,朱主席一直釋出善意,一直被打臉,藍營基層早就罵聲不絕,失望透頂。川普亂起,民進黨更無視國難當頭,發動惡罷,造成台灣嚴重內耗,巨大撕裂,執政黨主席不該負責下台嗎?內閣嚴重違反行政中立,助攻大惡罷,不該解散重組嗎?人民的聲音如此清楚宏亮,朱主席依然雲淡風輕,不提究責,只呼籲總統賴清德道歉。這種在野黨稱職嗎?朱主席的懦弱,辜負了黨工的忠誠,更牽制了全黨的戰力。拿破崙曾說過:「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羊,可以打敗一頭羊帶領一群獅子。」國民黨就在領頭羊帶領下,走向諸神的黃昏。 大罷免是民主的危機,卻也可以是轉機。國民黨中央邊緣化,卻凸顯了藍營基層澎湃的戰力;民進黨中央專橫霸道,也得到綠營基層冷漠以對的回報。台灣民主的偉大,本就在自有主見的選民,集涓滴細流...

「心儀文華」專欄 -《「用一包文宣面紙 讀出街頭民心」》

選舉時,台灣是個顏色分類、世代割裂的社會,但選舉外的日常倒是風平浪靜,所以大家格外珍惜選戰激情吶喊後的歲月靜好。這次大罷免無端掀起千層浪,但也讓我有機會借助標明立場的面紙,近身觀察台北人。 中山站前廣場,來往新光三越的行人國籍多元、立場多元。不開口,還真無法分辨身分。我一邊發面紙,一邊揣測國籍及立場。若妝容完美、衣著時尚,神情高冷者,大多為刻意疏離政治的族群。他們經過手舉標牌的團體時,標準動作是下顎微揚目光迴避匆匆通過,但此時如果滿臉微笑眼神熱切遞上面紙,立見分曉。有微抬手輕搖二指,表情冷峻,立場分明;有略頷首表達歉意,心思猶豫;有人用異國腔表示「我不能投票」,卻歡喜拿過面紙當紀念。也有幾位高冷族走過又回頭:「不同意?我喜歡!」拿走面紙,送上微笑。 有位可愛小姑娘羞澀地說:「我支持同意耶!」我回她:「那會領不到一萬元哦!」她說:「那不是重點。」我又說:「那會少了五天假哦!」小姑娘立刻語塞。放假對這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好像比較重要,我真想追問:那和平是你的重點嗎? 中山站前廣場若代表了台北的時尚優雅,驟雨中的中山國小站則多半是上班族。看看他們揹的包,拿的提袋,正在滴水的傘,我總覷著還有誰的手有餘暇,再遞上面紙。收或不收,眼神一對就了然於心了。卻總有人兩手提滿物件,刻意繞過來,再張開中指無名指,示意我把面紙夾入,相視一笑,心有靈犀。 台北就是這麼可愛,表面的冷漠下,民意卻以各種形式流淌。有人遠遠繞過,有人目標你而來。但最多的卻是眼神一直迴避,但到你身邊時卻悄悄收下面紙、比個讚的低調;還有一個人拿了面紙,後面都跟著收下的從眾。我喜歡街頭近身觀察,努力在大罷免的喧譁中,建立一點街頭政治學的價值。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返回首頁

「心儀文華」專欄 -《「校園「雜質」的危機」》

近年黑道組織進入校園招募未成年人當犯罪工具,導致犯罪年齡降低,校園中充斥毒品、詐欺及霸凌事件。這些學生進入社會後,貪戀快錢好賺,創造出台灣盤根錯節、國際化的龐大詐騙產業鏈,原因之一是《兒少保護法》,未成年人的犯罪紀錄可以塗銷,因此有恃無恐;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恐怕是風行草偃,上行下效。因為執政高層每天示範詐騙話術。 賴總統訂7月為「國家團結月」,卻同時在7月26日開始「無差別大罷免藍委」,這叫團結?賴總統說「台灣當然是一個國家」,卻不說世界上真沒有一個名叫「台灣」的國家;賴總統以「團結」為主題,但卻要求全國透過選舉罷免「一錘又一錘,打掉雜質,淬鍊出鋼鐵般意志。」這種宛如納粹德國專制政權的用語,居然能包裝成「民主」,詐騙集團都得瞠乎其後了。 由政府發起的一波波政治洗腦運動也正在衝擊教育現場,「不如歸去」成為教師群的共識,「轉讀私校」成為家長群的行動。從親子師生到同儕同學,所有的關係都在面臨大洗盤。「陌生、防範、詐欺、霸凌」是每日生活關鍵字,「保護好自己」是出門前親人的叮嚀,因為利箭不知會從何方射來,昨日的斑馬線今日可能禁止通行,大家都得提高警覺,尤其「雜質」,即使你是多數,但少數霸凌多數已成日常。即使憲法明文規定,執政者也可迂迴曲解。 《中華民國憲法》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賴總統也說:「台灣主體性由各族群共同參與所建構,各族群都是台灣主人。」但陸委會硬把兩岸單一身分制度擴大解釋,明顯歧視陸配及其子女,刁難他們居留、選舉、被選舉、就學、工作等權利,這叫「平等」嗎?還是「雜質」本就是該被淬鍊除去的壞分子,哪能奢求「平等」? 「108課綱」強調素養命題,希望考題能夠檢測學生是否具備「適應現在生活、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但學生閱讀量有限,生活經驗更匱乏,所以大家都知道「素養命題」就是「閱讀測驗」,但現在還用它進行政治洗腦,真是無底線了。就有高中公民科考卷裡出現立場偏頗的題目,完全不提立委天職本就是修法立法、把關預算,卻只質疑藍白修法是國會濫權,這種考題竟然能在學科討論中過關,可見校園生態變色,「校園民主」及「多元價值」名存實亡,因此所有「雜質」自動噤聲,以免破壞團結罷免的大合唱。 人若「非綠」,就是雜質,「誠信正直」亦是雜質,這樣的台灣就是世界的「雜質」了。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返回首...

「心儀文華」專欄 -《「課綱審查停擺 強推識讀中國威脅」》

12年國教課綱審查委員今年換屆,去年底三黨立院黨團推薦了15位審查委員,以遴選新的課綱委員進行課綱微調,但審查會議遲遲未見召開。外界已在揣測,是否因目前立法院生態在野黨過半,執政黨無法掌控審查會議的結果,所以乾脆實質沒收審查權? 果然,教育部刻意繞過課綱微調,以研發輔助教材為名,召集公民學科中心進行與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等相關教材的研發,並於暑假期間進行公民、歷史老師的研習。這種打擦邊球以遂其政治目的的手法,不但拖延了AI課程融入12年國教的期程,還衍生難測的後果。 108課綱基本上已達到民進黨以台獨思想洗腦青少年的目的,讓他們因對中國歷史文化陌生而意識形態異化,進而排斥兩岸統一的概念。但是因為台灣人的基因、語言、文字、風俗等本就源出中華,很難真把對岸當成「境外敵對勢力」,誓死抵抗。教育部長鄭英耀遂善體上意,擷取公民課綱中「識讀中國」的部分,窄化為「識讀中國威脅」來研發教材。本此初心,內容必定偏頗,絕難真正「識讀中國」。 中國光影並呈,政經變化迅速,面貌繁複豐纍,正面看:國力坐二望一,直逼美國;海空戰力強大,無人敢輕捋虎鬚;高鐵四通八達,連結了廣大的國土;科技發達,強化了治理能力;物阜民豐,基本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負面看: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中國步步驚魂;陸地接壤14國,邊境問題複雜;一黨專政,缺乏制衡;號稱共產,基尼係數卻接近美國。 中國永遠有問題,卻總在解題中強大。台灣如何識讀中國,事實上決定了年輕人的未來。若視之為親,可以尋找自己的定位與機會;若視之為讎,只能戰慄於身在鬼島的絕望。香港就是個例子。 香港回歸前20年,大陸管理鬆散,教育亦然。高中語文課十年不上中國古文,歷史課也只上世界史,而以通識課程中的「現代中國」與「今日香港」取代中國史。但「現代中國」不介紹中國歷史的輝煌與成就,只討論今日中國貪腐、專政、汙染等各種問題;「今日香港」則提醒學生「你是世界公民」,更提供衝撞政府體制的理論與方法。等到2019年香港發生「反送中事件」,中共才警覺加大各方面的管控力道,尤其是教育。 賴總統日前提出兩岸「併購論」,主基調應是和平。但教育部卻繞過課綱,直接編寫「識讀中國威脅」教材,意欲何為?政策如此矛盾,和平焉能有望?賴政府若真心愛台,就應盡速召開審查會,遴選合適的課綱委員,以學生為主體微調課綱。可以強化「識讀中國」,但教材需要客觀平衡,為青年指出有光的未來。 (作者...

「心儀文華」專欄 -《「我命由我不由天 股東發聲吧」》

賴清德日前接受「敏迪選讀」網路媒體專訪,順勢提出併購說:「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對吧?不是台灣來提條件,讓你說要或不要。」無論賴是奉川普之命,還是為自己搶先機,兩岸和談都已被端上檯面。76年來屏蔽台海和談的大幕既已被撕開了一個口子,2300萬小股東不為自己的股權發聲嗎? 併購若由川普主導,台灣必被剜肉剔骨。川普上任不到半年已顛覆了一切既有價值,清清楚楚告訴世界他是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中國是他眼中最重要的交易對象──陸續到期的36.7兆美元國債、國防產業需求孔急的稀土、農產品及原物料的最大市場…川普都有求於中國,只有台灣──中國的核心利益,是捏在他手上最好使的一張牌。若由他主導「併購」,那可真是個買空賣空的好交易,他想的無非是狠狠地刮下兩岸幾層皮,既讓美國偉大,更讓自己賺得缽滿盆滿。 併購若由賴清德主導,個人權位一定高於台灣利益。他一方面無能,欠缺談判技巧與團隊。川普一提台積電,他立刻雙手奉上,自棄談判籌碼;川普一提「對等關稅」,新台幣立刻升值10%,無視台股創下史上最高跌幅。但他自宮的結果卻是被晾在一旁,備受冷落。但另一方面他執拗專橫,在島內為所欲為,無視民主慣例與權限,發動大罷免、大搜索、大拘捕,又驅趕陸配,更名漢人....,什麼都敢做。真由他叫價,台獨金孫加上執拗專斷,和談不是投降就是武統。 台灣的戰略地位、科技成就、中華文明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但那是2300萬人所共創共享共有,既不該讓川普拿來交換美國的偉大與利益,也不該讓政治人物拿來交換個人權位。所以,2300萬小股東必須站出來,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有些人憂國憂民,想的是統一後的國名、國歌、國旗、憲法、制度…。他們既關心兩蔣的定位,也關心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貢獻,更想為戰爭中犧牲的將士證明。但庶民想的多半是己身利害: 1. 我有房產,統一後是否還能擁有完整的財產權? 2. 我常出國,來去自如,統一後是否既能手持中華民國護照,還能得到強國保護? 3. 我有勞保、農保、健保、退休金,統一後保障會否打折,還是有更大優惠? 4. 我的工作權是否將面對14億人的競爭,那該怎麼辦? 5. 我是農人,對岸農產品便宜又好,我怎麼辦? 6. 我喜歡自由隨興的生活,該如何維持呢? 不同的人關心不同的問題,關鍵時刻若由他人決定,你最後一定會後悔,因為「食肉者鄙」,政客想的永遠...

「心儀文華」專欄 -《「兩岸學術交流 台灣孩子是贏家」》

賴政府執政1周年,兩岸情勢撲朔迷離,談兩岸交流,教育部長禁止,總統說歡迎;論關係,既說是外部敵對勢力,又大談公司併購程序。但兩岸學術交流若終止,真正對不起的人是學生。 教長禁止兩岸學生交流是遵照陸委會的思維,認為大陸針對台灣學生提供交流優惠有統戰之嫌。但換個角度思考,多少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因此才有了跨出國門的機會?台灣四面環海,富裕家庭從小帶著孩子周遊列國,寒暑假更參加國際如NASA等夏令營,因此見多識廣,聊的是大阪世博會、埃及金字塔、休士頓太空中心等等。 另一群孩子卻只能選擇沉默。他們不想探索這個世界嗎?部長說可以到歐美先進國家交流,卻刻意忽略10萬元起跳的昂貴費用!部長若真心關愛學生,思考的應該是與對岸競爭,提供機會,廣發補助吧! 再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只要到對岸就會被統戰成功嗎?那也太小瞧孩子們的智商了,中國大陸就不敢如此托大。以往兩岸學生的交流活動大都以參訪古蹟名勝為主,介紹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現在他們還融入了現代科技、藝術人文。過去到武漢就是參觀黃鶴樓、武昌革命紀念館等,現在則設計了專題系列課程,用「生態環境與新材料」介紹了長江水文明,再結合實境考察東湖來感知荊楚的生態文明;介紹楚香的源流特色,配合VR技術的體驗,帶領學生穿越歷史時空。 這種新穎深入的設計,拓展了學生的歷史觀、科學觀、世界觀,與其說是統戰,毋寧說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鄭部長怕的就是這些嗎?那真把教育部長做小了。 兩岸交流的無可取代更因為兩岸語言文字、文化的溝通無礙,使交流可以深入有效。過去對岸要推廣職業教育,捨德國而來台灣取經,就是好奇台灣如何克服父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魔。今年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大放異彩,也是因為中日文化同源。 中國館竹簡造型的外牆鐫刻了《詩經》、《楚辭》等119句古詩詞,從「關關雎鳩」到「上下求索」,吸引無數日本遊客站在牆前逐字細讀,甚至抄寫。館中設計瀑布,當中,日文字如流水從天幕傾瀉而下,遊客伸手觸碰到《論語》的金句時,更直呼震撼。若非日本人從小接觸《論語》、唐詩,此種結合宏觀、微觀、古典、現代的設計,豈能穿透日本人心? 台灣學生去對岸交流也是如此,無論到西安看大唐不夜城,橫店看現代影視製作,三星堆看失傳古文明的精湛工藝,都江堰看鬼斧神工的水利設計,他們獲得的啟發、省思與影響,都遠遠超過參訪其他國家。 事實上,兩岸學術交流可讓孩子看到無限的機會與可能;而兩種不同...

「心儀文華」專欄 -《「校園價值崩毀」》

從一葉落而知秋,到無邊落木蕭蕭下,台灣教育界凜冽寒冬已至。 3月28日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接受央視採訪,應答之間對賴總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的說法提出質疑,不料卻遭到鋪天蓋地的打壓。教育部長對涉及意識形態的問題過去盡量避而不談,不料這次教育部長鄭英耀竟然表態,要求教育人員應保持中立,教學應謹守分際,否則可依法懲戒。 4月14日,立委質詢鄭部長,小學老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一事,鄭部長又重申「教育中立」,並表示教育部今年暑假將開發出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這是教育中立嗎?還是準備在憲法未修,就開始洗腦學童,當台灣建國的急先鋒! 教育部如此配合反中政策,難怪當區老師因為轉發兩岸文教學會合辦的「2025年第2屆『共讀一本好書』徵文大賽」訊息遭到檢舉時,陸委會立刻轉請教育部處理。此事在PTT上掀起熱議,鄉民紛紛表示「讀書心得競賽也能統戰?」、「看完整篇新聞還是不知道統戰在哪」、「乾脆禁止交流好了,反正接觸就是統戰」。教師群組也熱議「這個徵文比賽訊息,我們也轉傳了,是否都得被調查?」「開始警總那一套了!」 教育部帶頭,校園氛圍變了,首先是北一女。央視事件雖然台北市長蔣萬安出面扛下責任,但北一女校長先約談區老師,接著立刻發公告「禁止校內教職員再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媒節目,且未來老師即使請假,也不能接受採訪。」嚴厲的措辭出乎意料之外。因為數十年來,建北既是首都第一志願高中,也是各校雲集景從的標竿。即使民進黨執政後要去蔣公銅像,建中歷任校長都硬挺了下來,不料如今一朝破功!北一女出手,立刻在全台各校造成寒蟬效應,稱此為「區桂芝條款」。現在大家都在觀望,北一女是否要因為徵文事件發布「區桂芝條款2」? 鄭英耀部長禁令一條條發布:老師不能在任何時間接受對岸採訪;老師上課不能說我是中國人;老師不能鼓勵學生與對岸進行任何形式交流,包括徵文,那叫統戰!他又親手撕毀「政治不入校園」的禁忌,認為應該尊重學生在校園擺攤連署,支持大罷免,這叫「言論自由」。於是,各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言論都在校園出現。逢甲大學教師在課堂上呼籲學生簽連署書罷免在野黨立委,否則他們就要「把台灣賣掉」;台中私校也出現假「素養」之名,包藏特定政治意識形態的考題…。校園價值觀一夕翻轉。 民主價值全面崩毀,且非僅教育界!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返回首頁

「心儀文華」專欄 -《「教育部長推反中教材 違憲違法」》

根據憲法,中華民國繼承的就是中國固有之疆域,且不管「治權」是否及於大陸領土,主權領域是『不得變更』的。所以歷史課程才上溯夏商周,國文課程也教論孟古文詩詞,因為我們有繼承權。今天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這本就是中華民國國民該具備的基本常識,哪一點違反教育中立?真正想利用教育手段試圖混淆國家認同的,恐怕是鄭部長吧!但鄭部長有這個權力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教育部長鄭英耀4月14日表示,教育要中立,教育工作者的言論自由應在教育基本法框架中,教育部預計今年暑假將開發出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加強中小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問題是,鄭英耀有這個權力嗎?他如果已開始進行編修教材,違憲也違法。 首先,我們參閱《教育基本法》第2條:「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其中確實提到國家意識,我們就得看看憲法如何定義「國家」!《憲法》總綱第4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固有之疆域即指中國大陸、台、澎、金、馬、南海諸島。即使在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的《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第5點:「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疆域,非經全體立法委員1/4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3/4之出席,及出席委員3/4之決議,提出領土變更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不得變更』之。」 根據憲法,中華民國繼承的就是中國固有之疆域,且不管「治權」是否及於大陸領土,主權領域是『不得變更』的。所以歷史課程才上溯夏商周,國文課程也教論孟古文詩詞,因為我們有繼承權。今天小學導師告訴孩子「我們是中國人」,這本就是中華民國國民該具備的基本常識,哪一點違反教育中立?真正想利用教育手段試圖混淆國家認同的,恐怕是鄭部長吧!但鄭部長有這個權力嗎? 根據法令,教育部長並無權修改課綱,也無權插手教材編纂審核,這應該是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工作。而進行一切變動的先決條件是「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修改總綱,將部長所謂「增加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的教材」列入總綱,才能下放至「十二年國教課程發展委員會」進行討論暨後續編纂行動,再經過教材審核委員通過才能施行,但如今大部分委員任期已屆滿,如何審查? 「課綱審查委員」名單,須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