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讀本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一年級( 上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一年級( 下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二 年級( 上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二 年級( 下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四 年級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六 年級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撐起地球」,那誰是撐起台灣教育的支點?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部分審議委員任期已至,必須重新遴選。能否遴選出有專業,有理念,又願意為台灣教育重返正軌一搏的課審委員,實為台灣教育當務之急。 108年推出的課綱,因欲畢30年教改之功於一役,徹底顛覆家國意識,遂刻意迴避教學現場各種困難,更未結合國家發展藍圖,在各界質疑聲中,強行推出。實施6年以來,從教材、課程、到考招方式,備受撻伐,教育現場師生疲憊不堪,學生基本學力卻直線下降。 若問何以致此?則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執政後,為推翻已完成公聽會程序的107課綱,修法重新遴聘總綱審議委員,擴權進行實質審查,導致課綱修惡,就是最重要的環節。課審委員實質審查,既不尊重專業,又拖沓期程,導致後續編寫教材時間倉促,新學期已開始,卻沒有教科書可用的狀況都發生過,最後受害的就是學生和國力。 台大電資、理、工學院早就擔心《108課綱》大幅刪減必修學分,必將導致學生數理程度下降,無法銜接大學專業課程,密切進行觀察檢測。果然發現學生普通化學及微積分,平均成績下降9%~14%。升上大三後,因程度不足,核心課程「演算法」停休人數遽增至13%。演算法是打造AI與晶片之母,直接關聯到台灣的核心競爭力,台大如此,清大更甚,各校都不容樂觀。 現行國策是將台灣打造為科技島,所有人力物力電力明顯向此傾斜,但《108課綱》卻與現行國策背道而馳,培養出來的人才必將無法敷應台灣未來的需求。產業界早已有此焦慮,教育部處理方式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提出課綱微調,融入AI課程。 《108課綱》的問題是全面性的,從文史到數理。若要徹底處理,必須從課程、教材、到考招方式全面考量,教育部只定調為微調,顯已不足。但即使如此,此次課綱委員推薦名單,也完全看不出教育部在如何融入AI課程這方面的用心。 原本總綱審查委員只要審核分科課程的規劃是否符合教育理念,那就不必強求他們必須具備各科專業素養。但《108課綱》的總綱審查,已創下進行各科實質審查的先例,我們就必須要求審查委員必須具備專業素養,否則如何實質審查各學科的課程規劃與教材編寫? 台灣學界關心課綱的優秀人才極多,他們的論點經常見諸報章雜誌,但卻未見諸教育部的推薦名單,這與教育部的推薦過程無法普告周知有絕對的關係。台灣教育困局若要大破大立,未來的課綱審查委員是其中關鍵。若能突破法令層層限制,推出最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