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軍系倒戈,鄭麗文異軍突起,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來電致賀。短短3個月,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國民黨面貌一新,台灣起風。快哉此風,洗去多少人心頭憤懣! 百年老黨,重重簾幕密遮燈,燈下多少權謀計算,多少利益交換,外界雖是影影綽綽看不分明,但看得見國民黨一步步異質化。台獨勢力明明步步進逼,黨為何總節節敗退?九二共識明明是國民黨強項,為何支支吾吾就不說清楚?國民黨浴血抗戰收復國土,民進黨卻否認光復,黨為何不聲討賣國賊子?美國強取豪奪,辱我國格,黨為何噤聲?民進黨欲團滅藍委,司法追殺地方黨部,黨為何束手無策?黃復興黨部明明是忠貞鐵票部隊,為何偏偏被解散? 李登輝已死,但黨中央處處是他的幽靈。「現狀」明明已改變,台灣主體性取代了中國,黨中央依然掩耳盜鈴,尾隨民進黨的「維持現狀」。任何人若敢踰越紅線,提出兩岸和平解決方案,立刻被封殺,如洪秀柱,如韓國瑜。 更眼睜睜看著108課綱去古文、去中國史、去中華文化,硬生生把「中國」變成敵國,把「中國」國民黨變成賣台黨。年輕人完全不知道國民黨建國、北伐、抗戰、光復、建設台灣的過往榮耀,更不相信國民黨能帶他們迎向有光的未來,民進黨貪瀆,他們就選擇民眾黨,「藍白合」竟成了國民黨唯一的勝選方程式。 當國民黨高層還在從權力分配思考黨主席人選時,白髮蒼蒼的基層黨員環顧四周的蒼蒼白髮,早看到了亡黨的危機。這個曾經承載過他們少年憧憬、青年熱血、中年榮耀的黨會消逝嗎?多少人半途離去,他們仍堅守,但看到的是利益分贓,看到的是繁華落盡。 他們知道,黨不改變,十年內將面臨存亡關頭。黨要改變制度,更要回歸黨魂。所以,基層設定的黨主席人選,首先得擺脫宮廷羈絆,方能有所作為;其次得辯才無礙,方能重塑黨魂。最後,鄭麗文出線。 黨主席選舉一開打,就是高層對決基層。高層屬意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對決沒有行政資歷的鄭麗文,原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但今年選情變化太大,派系票源來不及跟上。郝又連連出錯,自曝其短:兩次拒絕參加辯論,被解讀為應變能力不足;無端縮減辯論場次,被解讀為黨中央違規助選;趙少康的「中國介選」論,更讓郝一箭穿心。天意人事疊加,送鄭上青雲。 漂亮的起手式,代表國民黨終於自我突破了!但根基不固的黨主席如何團結黨內派系?如何凝塑黨魂?如何拿下執政權?如何推進兩岸和平?如何守護大中華?大家都在拭目以待。鄭主席,加油。 (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國民黨總是屈服於「表面公義」,選擇自我閹割,又因此而一敗塗地。「319槍擊案」如此,「換柱」如此,近日的「兩岸路線大辯論」也如此。 2004年3月19日下午,台南市發生槍擊正副總統候選人的「兩顆子彈疑案」。沒人聽見槍聲,沒人看見嫌犯,所謂擦過陳水扁腹部的子彈,迄今都疑雲重重。但當時國民黨立刻在「避免激化雙方陣營、造成政局動盪」的大帽子下,關鍵時刻停止一切競選活動,選擇噤聲,放任敵營散布流言,讓民調領先10%的「連宋配」優勢急轉直下,最後以3萬票差距拱手讓出政權。 2015年7月19日,國民黨全代會提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為總統候選人,10月17日黨內卻抬出「一中同表背離主流民意」的大帽子「換柱」,徵召黨主席朱立倫參選。結果朱立倫以381萬3365票、31.04%得票率,創下國民黨總統選舉的最低得票率及得票數,國民黨從此一蹶不振。 今年國民黨主席選舉,中天第3場國民黨主席大辯論原訂4日舉行,主題鎖定「兩岸路線」,但3日晚間18名國民黨立委以「光復救災」為名,呼籲參選人暫停辯論,羅智強、郝龍斌兩位候選人立刻應召前往花蓮,4日辯論會因此倉促停辦,5日國民黨舉辦的電視政見發表會,羅、郝兩人也缺席。經協調,國民黨決定將原訂8場分區政見發表會縮減為3場。 但這種隨意改變遊戲規則的做法太熟悉了,於是各種揣測甚至陰謀論立刻爆發,因為候選人的救災時機太詭異了。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發生在9月23日,光復鄉損失慘重。本該同舟共濟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卻為了責任歸屬彼此攻訐,甚至各設捐款帳號。無從分辨是非,數萬「鏟子超人」乾脆自己扛起鏟子到現場,保證每一鏟土都幫得到災民。十餘天後,災區大體恢復,花蓮縣府呼籲鏟子超人暫停,目前需要水電、泥水、高壓清洗等專業超人。羅、郝兩位是「水電超人」?必須在此刻趕去現場救援?兩個素人去災區打卡,比闡述自己的「兩岸路線」重要? 「兩岸路線」絕對是解決台灣困境的重中之重。台灣是戰是和?是安是危?未來有沒有希望?青年有沒有前景?都繫於此。之前在不同單位已舉辦的3場辯論中,各候選人已建立一中的基本共識,張亞中更提出策略與進程,大家本期待4日聚焦「兩岸路線」,政策辯論將進入深水區,候選人也不能迴避,必須針尖對麥芒地提出兩岸藍圖。候選人在此關鍵時刻喊停,是不願意表態?不能表態?還是不敢表態?背後的理由是選票算計?還是美國壓力? 此次黨主席選舉,鄭麗文意料之外地颳起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