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心儀文華」專欄 -《「國民黨終於自我突破」》

國民黨主席選舉,軍系倒戈,鄭麗文異軍突起,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來電致賀。短短3個月,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國民黨面貌一新,台灣起風。快哉此風,洗去多少人心頭憤懣! 百年老黨,重重簾幕密遮燈,燈下多少權謀計算,多少利益交換,外界雖是影影綽綽看不分明,但看得見國民黨一步步異質化。台獨勢力明明步步進逼,黨為何總節節敗退?九二共識明明是國民黨強項,為何支支吾吾就不說清楚?國民黨浴血抗戰收復國土,民進黨卻否認光復,黨為何不聲討賣國賊子?美國強取豪奪,辱我國格,黨為何噤聲?民進黨欲團滅藍委,司法追殺地方黨部,黨為何束手無策?黃復興黨部明明是忠貞鐵票部隊,為何偏偏被解散? 李登輝已死,但黨中央處處是他的幽靈。「現狀」明明已改變,台灣主體性取代了中國,黨中央依然掩耳盜鈴,尾隨民進黨的「維持現狀」。任何人若敢踰越紅線,提出兩岸和平解決方案,立刻被封殺,如洪秀柱,如韓國瑜。 更眼睜睜看著108課綱去古文、去中國史、去中華文化,硬生生把「中國」變成敵國,把「中國」國民黨變成賣台黨。年輕人完全不知道國民黨建國、北伐、抗戰、光復、建設台灣的過往榮耀,更不相信國民黨能帶他們迎向有光的未來,民進黨貪瀆,他們就選擇民眾黨,「藍白合」竟成了國民黨唯一的勝選方程式。 當國民黨高層還在從權力分配思考黨主席人選時,白髮蒼蒼的基層黨員環顧四周的蒼蒼白髮,早看到了亡黨的危機。這個曾經承載過他們少年憧憬、青年熱血、中年榮耀的黨會消逝嗎?多少人半途離去,他們仍堅守,但看到的是利益分贓,看到的是繁華落盡。 他們知道,黨不改變,十年內將面臨存亡關頭。黨要改變制度,更要回歸黨魂。所以,基層設定的黨主席人選,首先得擺脫宮廷羈絆,方能有所作為;其次得辯才無礙,方能重塑黨魂。最後,鄭麗文出線。 黨主席選舉一開打,就是高層對決基層。高層屬意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對決沒有行政資歷的鄭麗文,原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但今年選情變化太大,派系票源來不及跟上。郝又連連出錯,自曝其短:兩次拒絕參加辯論,被解讀為應變能力不足;無端縮減辯論場次,被解讀為黨中央違規助選;趙少康的「中國介選」論,更讓郝一箭穿心。天意人事疊加,送鄭上青雲。 漂亮的起手式,代表國民黨終於自我突破了!但根基不固的黨主席如何團結黨內派系?如何凝塑黨魂?如何拿下執政權?如何推進兩岸和平?如何守護大中華?大家都在拭目以待。鄭主席,加油。 (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最近的文章

「心儀文華」專欄 -《 「放棄辯論 換柱2.0」 》

國民黨總是屈服於「表面公義」,選擇自我閹割,又因此而一敗塗地。「319槍擊案」如此,「換柱」如此,近日的「兩岸路線大辯論」也如此。 2004年3月19日下午,台南市發生槍擊正副總統候選人的「兩顆子彈疑案」。沒人聽見槍聲,沒人看見嫌犯,所謂擦過陳水扁腹部的子彈,迄今都疑雲重重。但當時國民黨立刻在「避免激化雙方陣營、造成政局動盪」的大帽子下,關鍵時刻停止一切競選活動,選擇噤聲,放任敵營散布流言,讓民調領先10%的「連宋配」優勢急轉直下,最後以3萬票差距拱手讓出政權。 2015年7月19日,國民黨全代會提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為總統候選人,10月17日黨內卻抬出「一中同表背離主流民意」的大帽子「換柱」,徵召黨主席朱立倫參選。結果朱立倫以381萬3365票、31.04%得票率,創下國民黨總統選舉的最低得票率及得票數,國民黨從此一蹶不振。 今年國民黨主席選舉,中天第3場國民黨主席大辯論原訂4日舉行,主題鎖定「兩岸路線」,但3日晚間18名國民黨立委以「光復救災」為名,呼籲參選人暫停辯論,羅智強、郝龍斌兩位候選人立刻應召前往花蓮,4日辯論會因此倉促停辦,5日國民黨舉辦的電視政見發表會,羅、郝兩人也缺席。經協調,國民黨決定將原訂8場分區政見發表會縮減為3場。 但這種隨意改變遊戲規則的做法太熟悉了,於是各種揣測甚至陰謀論立刻爆發,因為候選人的救災時機太詭異了。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發生在9月23日,光復鄉損失慘重。本該同舟共濟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卻為了責任歸屬彼此攻訐,甚至各設捐款帳號。無從分辨是非,數萬「鏟子超人」乾脆自己扛起鏟子到現場,保證每一鏟土都幫得到災民。十餘天後,災區大體恢復,花蓮縣府呼籲鏟子超人暫停,目前需要水電、泥水、高壓清洗等專業超人。羅、郝兩位是「水電超人」?必須在此刻趕去現場救援?兩個素人去災區打卡,比闡述自己的「兩岸路線」重要? 「兩岸路線」絕對是解決台灣困境的重中之重。台灣是戰是和?是安是危?未來有沒有希望?青年有沒有前景?都繫於此。之前在不同單位已舉辦的3場辯論中,各候選人已建立一中的基本共識,張亞中更提出策略與進程,大家本期待4日聚焦「兩岸路線」,政策辯論將進入深水區,候選人也不能迴避,必須針尖對麥芒地提出兩岸藍圖。候選人在此關鍵時刻喊停,是不願意表態?不能表態?還是不敢表態?背後的理由是選票算計?還是美國壓力? 此次黨主席選舉,鄭麗文意料之外地颳起旋風,...

「心儀文華」專欄 -《「「教師刑法」下的教師荒」》

久違了,928這個假日!但還來不及慶祝,7.4萬位準教師放棄教職,「教師荒」正式浮上檯面。台灣人才荒的困境已達國安危機等級。 過去,教師與醫師、律師並列「五師」,收入穩定。「天地君親師」更凸顯其地位之崇高。師範院校免學費,畢業即就業的優渥待遇,讓多少優秀的寒門子弟視師範為第一志願。這些優渥的條件造就台灣優異的師資團隊,他們的付出與努力造就台灣文化、經濟、科技的奇蹟。 10年前,1個學校開缺,上百位準教師來爭取。過去開學找不到老師的學校僅限於山邊、海邊的偏鄉,但今年,連台北市、新北市的正式老師都招不滿,代理教師也找不到。學校甚至不敢要求教師證,只要有大學文憑即可,更遑論專業及理念。怎麼才幾年功夫,教師已經成為年輕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行業?但若回顧30年來民進黨對教育界的步步進逼,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 30年前,「傳道、授業、解惑」是社會對教師的期待與尊重,也是教師堅守的信念;30年後,價值體系的崩壞讓校園成為叢林,猛虎擇人而噬。108課綱的荒謬,毀了教師對課程專業的堅持;而108年修訂的《教師法》更重傷教師的尊嚴與管教能力。 《教師法》中充滿對教師的不信任,衍伸出來的各種辦法,更如腳鐐手銬般綑縛住教師手腳,使之動輒得咎。任何人都可以投訴教師,無需證據。而只要有人投訴,學校就得成立校園事件專案小組,小組成員還得包括律師。即使投訴不成立,專案小組的調查報告仍可要求學校懲處教師。各縣市及中央還成立了專審會,有權插手校園事件,所以投訴的背後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專案小組有律師,被投訴者的教師是否也得找律師才能捍衛自己的權益,精神及物質兩方面都造成極大的干擾;且各種濫訴鋪天蓋地而來,許多教師覺得,「校園事件」是否已經勾連成了產業鏈,背後有看不見的黑手及利益? 因此,不少教師認為《教師法》應正名為「教師刑法」,它如一塊巨石垂掛在每一位教師的頭頂上,不知何時砸下來,讓你粉身碎骨。為了保全自身安全,教師只能忍氣吞聲,凡事退讓。但眼睜睜看著校園中吸毒、詐欺、霸凌事件層出不窮,伸手,明知愈熱血愈危險;袖手,豈能坐視弱者被欺愚者被騙?日日天人交戰,不如歸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沒有種樹人,良木如何蔚然成林?優秀教師紛紛離職,是學生的損失、家長的損失、國家的損失!沒有良師,如何興國?傳統對教師的尊重其實是看重良師培育人才的功能,如今是自毀長城。恢復教師節放假,只是扭轉亂政亂局的第一步,修正...

「心儀文華」專欄 -《「課綱跟不上AI時代」》

AI海嘯席捲全球產業,台灣正站在風口浪尖上,產業界卻執劍四顧心茫茫,因為下一波電力、人力、算力是否跟得上?他們心中真的沒底。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發表《美國AI行動計畫》後,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表示,將啟動台灣AI新十大建設計畫,投入千億資金發展主權AI、加強算力基礎、培育AI人才,打造全民智慧生活圈,推動人類生活轉型。偉哉斯言,我們卻完全無法在教育部人才培育規畫上看到與AI相關的藍圖。 108課綱已實施6年,問題叢生,教育部長卻自我感覺良好,表示無須啟動新課綱,只需微調融入AI課程即可。真的嗎?倘若教育部真的如此認為,交給審查會審查的「課程審議大會委員候選人名單」,又為何完全看不到與AI課程相關的專家學者或教師?教育部有認真對待培育AI人才這件事嗎? 進入AI時代首先要升級數學課程,不再只要求算得快,算得準,進一步還要求看懂數據背後的意義,能夠建立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能夠看透程式邏輯的演算法思維。 但進階學習的時間要從哪裡來?這就是課程調整的重點。必須有兼具理論、教學與實務的專家權衡輕重難易,調整學習順序與時數,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否則就會跟建構式數學一樣,反而造成災難。AI時代更要求全面融入文理課程,這就得讓學生有各種學習路徑去滿足各科的不同需求,這更超出「微調」的範圍,教育部有應對之策嗎? 川普在《美國AI行動計畫》中更強調「AI價值觀」,要求AI系統必須客觀且無意識形態偏見,追求「客觀真相」。這正是許多AI專家共同的憂慮,卻是108課綱文史課程的最大弱點。5千多年的中國史卻只占國二上學期區區兩單元;文化來源不提近在咫尺的中國大陸,卻硬要攀附千里之外的毛利人。被政治扭曲變形的課綱,如何提供學子「客觀真相」? 人才培育是教育部無可規避的職責,108課綱已導致學生基本學力直線下降,台大檢測大一生普通化學及微積分,發現平均成績下降9%~14%,導致大三的核心課程「演算法」停修人數遽增,從3%上升到13%。演算法是AI與晶片之母,直接關聯到台灣的核心競爭力,現行國策是將台灣打造為科技島,但108課綱卻與之背道而馳,產業界早已憂心如焚,教育部豈能充耳不聞? 我們要求教育部正視國家需求,提出的課審委員候選人名單必須針尖對麥芒地切合國策,不可忽悠國人。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返回首頁

<「國小品格教育讀本」>

  教育讀本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一年級( 上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一年級( 下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二 年級( 上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二 年級( 下 )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四 年級 「 國小品格 小 學堂 」 六 年級

「心儀文華」專欄 -《「誰是撐起台灣教育的支點」》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撐起地球」,那誰是撐起台灣教育的支點?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部分審議委員任期已至,必須重新遴選。能否遴選出有專業,有理念,又願意為台灣教育重返正軌一搏的課審委員,實為台灣教育當務之急。 108年推出的課綱,因欲畢30年教改之功於一役,徹底顛覆家國意識,遂刻意迴避教學現場各種困難,更未結合國家發展藍圖,在各界質疑聲中,強行推出。實施6年以來,從教材、課程、到考招方式,備受撻伐,教育現場師生疲憊不堪,學生基本學力卻直線下降。 若問何以致此?則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執政後,為推翻已完成公聽會程序的107課綱,修法重新遴聘總綱審議委員,擴權進行實質審查,導致課綱修惡,就是最重要的環節。課審委員實質審查,既不尊重專業,又拖沓期程,導致後續編寫教材時間倉促,新學期已開始,卻沒有教科書可用的狀況都發生過,最後受害的就是學生和國力。 台大電資、理、工學院早就擔心《108課綱》大幅刪減必修學分,必將導致學生數理程度下降,無法銜接大學專業課程,密切進行觀察檢測。果然發現學生普通化學及微積分,平均成績下降9%~14%。升上大三後,因程度不足,核心課程「演算法」停休人數遽增至13%。演算法是打造AI與晶片之母,直接關聯到台灣的核心競爭力,台大如此,清大更甚,各校都不容樂觀。 現行國策是將台灣打造為科技島,所有人力物力電力明顯向此傾斜,但《108課綱》卻與現行國策背道而馳,培養出來的人才必將無法敷應台灣未來的需求。產業界早已有此焦慮,教育部處理方式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提出課綱微調,融入AI課程。 《108課綱》的問題是全面性的,從文史到數理。若要徹底處理,必須從課程、教材、到考招方式全面考量,教育部只定調為微調,顯已不足。但即使如此,此次課綱委員推薦名單,也完全看不出教育部在如何融入AI課程這方面的用心。 原本總綱審查委員只要審核分科課程的規劃是否符合教育理念,那就不必強求他們必須具備各科專業素養。但《108課綱》的總綱審查,已創下進行各科實質審查的先例,我們就必須要求審查委員必須具備專業素養,否則如何實質審查各學科的課程規劃與教材編寫? 台灣學界關心課綱的優秀人才極多,他們的論點經常見諸報章雜誌,但卻未見諸教育部的推薦名單,這與教育部的推薦過程無法普告周知有絕對的關係。台灣教育困局若要大破大立,未來的課綱審查委員是其中關鍵。若能突破法令層層限制,推出最優秀的...

「心儀文華」專欄 -《「國民兩黨該換血了」》

歷史敘述的重點永遠是時代巨浪的勢頭,忽略的永遠是形成巨浪的涓滴人心。真正的民主要彰顯人心所向。 藍營基層加小草,合力為台灣民主寫下「25比0完封大罷免」這全新的一頁。但國、民兩黨主席,都故意忽略他們的心意,企圖蒙混過關。但竭盡全力才險險過關的藍營立委,對這場腥風血雨應該是點滴在心頭吧!這次大罷免,誰為你們晝夜守護在街頭?誰為你們一通通電話催票?誰幫你們跑遍地方紅白喜喪?誰堅守在每個投開票所監票護票? 從南到北,國民黨地方幹部,都被認定涉嫌抄寫黨員名冊、偽造罷免連署,依違反《個資法》、偽造文書等罪嫌起訴。四個多月來,有的被羈押禁見,有的神隱人間,理當總綰兵符的黨主席,利用426凱道造勢保住自己之後,只剩下蒼白無力的口號,於是,24位藍委處於孤立無援兩面作戰的形勢。 藍委一方面得堅守立院,維護人民權益;一方面又得固票選區,催出支持民眾。兩者相輔相成,不能偏廢。這種顯而易見的危險形勢,反而激出藍營基層,他們自動補上黨工空位,對決罷營的青鳥。但要對決青鳥,還真得小草出頭,二者年齡相仿,代表世代的現實派與理念派,街頭互嗆時,前者空喊口號,後者內容真實,高下立判,擄獲人心。藍營基層與小草的合作無間,共創雙贏。 藍白為何能合作無間?那就得歸功賴總統專橫跋扈的特質了。無憑無據,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一押經年;國民黨黃呂主委一押數月;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夫人跳樓身亡。南部勘災,他要災民自救;斷電13天,他置若罔聞。為了獨攬大權,他支持大罷免,罷免失敗,又高喊團結。厚顏無恥,可謂登峰造極! 但賴總統為何敢如此肆意妄為?那就不能不談談朱主席的軟弱無能了。一年多來,朱主席一直釋出善意,一直被打臉,藍營基層早就罵聲不絕,失望透頂。川普亂起,民進黨更無視國難當頭,發動惡罷,造成台灣嚴重內耗,巨大撕裂,執政黨主席不該負責下台嗎?內閣嚴重違反行政中立,助攻大惡罷,不該解散重組嗎?人民的聲音如此清楚宏亮,朱主席依然雲淡風輕,不提究責,只呼籲總統賴清德道歉。這種在野黨稱職嗎?朱主席的懦弱,辜負了黨工的忠誠,更牽制了全黨的戰力。拿破崙曾說過:「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羊,可以打敗一頭羊帶領一群獅子。」國民黨就在領頭羊帶領下,走向諸神的黃昏。 大罷免是民主的危機,卻也可以是轉機。國民黨中央邊緣化,卻凸顯了藍營基層澎湃的戰力;民進黨中央專橫霸道,也得到綠營基層冷漠以對的回報。台灣民主的偉大,本就在自有主見的選民,集涓滴細流...

「心儀文華」專欄 -《「用一包文宣面紙 讀出街頭民心」》

選舉時,台灣是個顏色分類、世代割裂的社會,但選舉外的日常倒是風平浪靜,所以大家格外珍惜選戰激情吶喊後的歲月靜好。這次大罷免無端掀起千層浪,但也讓我有機會借助標明立場的面紙,近身觀察台北人。 中山站前廣場,來往新光三越的行人國籍多元、立場多元。不開口,還真無法分辨身分。我一邊發面紙,一邊揣測國籍及立場。若妝容完美、衣著時尚,神情高冷者,大多為刻意疏離政治的族群。他們經過手舉標牌的團體時,標準動作是下顎微揚目光迴避匆匆通過,但此時如果滿臉微笑眼神熱切遞上面紙,立見分曉。有微抬手輕搖二指,表情冷峻,立場分明;有略頷首表達歉意,心思猶豫;有人用異國腔表示「我不能投票」,卻歡喜拿過面紙當紀念。也有幾位高冷族走過又回頭:「不同意?我喜歡!」拿走面紙,送上微笑。 有位可愛小姑娘羞澀地說:「我支持同意耶!」我回她:「那會領不到一萬元哦!」她說:「那不是重點。」我又說:「那會少了五天假哦!」小姑娘立刻語塞。放假對這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好像比較重要,我真想追問:那和平是你的重點嗎? 中山站前廣場若代表了台北的時尚優雅,驟雨中的中山國小站則多半是上班族。看看他們揹的包,拿的提袋,正在滴水的傘,我總覷著還有誰的手有餘暇,再遞上面紙。收或不收,眼神一對就了然於心了。卻總有人兩手提滿物件,刻意繞過來,再張開中指無名指,示意我把面紙夾入,相視一笑,心有靈犀。 台北就是這麼可愛,表面的冷漠下,民意卻以各種形式流淌。有人遠遠繞過,有人目標你而來。但最多的卻是眼神一直迴避,但到你身邊時卻悄悄收下面紙、比個讚的低調;還有一個人拿了面紙,後面都跟著收下的從眾。我喜歡街頭近身觀察,努力在大罷免的喧譁中,建立一點街頭政治學的價值。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返回首頁

「心儀文華」專欄 -《「校園「雜質」的危機」》

近年黑道組織進入校園招募未成年人當犯罪工具,導致犯罪年齡降低,校園中充斥毒品、詐欺及霸凌事件。這些學生進入社會後,貪戀快錢好賺,創造出台灣盤根錯節、國際化的龐大詐騙產業鏈,原因之一是《兒少保護法》,未成年人的犯罪紀錄可以塗銷,因此有恃無恐;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恐怕是風行草偃,上行下效。因為執政高層每天示範詐騙話術。 賴總統訂7月為「國家團結月」,卻同時在7月26日開始「無差別大罷免藍委」,這叫團結?賴總統說「台灣當然是一個國家」,卻不說世界上真沒有一個名叫「台灣」的國家;賴總統以「團結」為主題,但卻要求全國透過選舉罷免「一錘又一錘,打掉雜質,淬鍊出鋼鐵般意志。」這種宛如納粹德國專制政權的用語,居然能包裝成「民主」,詐騙集團都得瞠乎其後了。 由政府發起的一波波政治洗腦運動也正在衝擊教育現場,「不如歸去」成為教師群的共識,「轉讀私校」成為家長群的行動。從親子師生到同儕同學,所有的關係都在面臨大洗盤。「陌生、防範、詐欺、霸凌」是每日生活關鍵字,「保護好自己」是出門前親人的叮嚀,因為利箭不知會從何方射來,昨日的斑馬線今日可能禁止通行,大家都得提高警覺,尤其「雜質」,即使你是多數,但少數霸凌多數已成日常。即使憲法明文規定,執政者也可迂迴曲解。 《中華民國憲法》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賴總統也說:「台灣主體性由各族群共同參與所建構,各族群都是台灣主人。」但陸委會硬把兩岸單一身分制度擴大解釋,明顯歧視陸配及其子女,刁難他們居留、選舉、被選舉、就學、工作等權利,這叫「平等」嗎?還是「雜質」本就是該被淬鍊除去的壞分子,哪能奢求「平等」? 「108課綱」強調素養命題,希望考題能夠檢測學生是否具備「適應現在生活、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但學生閱讀量有限,生活經驗更匱乏,所以大家都知道「素養命題」就是「閱讀測驗」,但現在還用它進行政治洗腦,真是無底線了。就有高中公民科考卷裡出現立場偏頗的題目,完全不提立委天職本就是修法立法、把關預算,卻只質疑藍白修法是國會濫權,這種考題竟然能在學科討論中過關,可見校園生態變色,「校園民主」及「多元價值」名存實亡,因此所有「雜質」自動噤聲,以免破壞團結罷免的大合唱。 人若「非綠」,就是雜質,「誠信正直」亦是雜質,這樣的台灣就是世界的「雜質」了。 (作者段心儀為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返回首...

「心儀文華」專欄 -《「課綱審查停擺 強推識讀中國威脅」》

12年國教課綱審查委員今年換屆,去年底三黨立院黨團推薦了15位審查委員,以遴選新的課綱委員進行課綱微調,但審查會議遲遲未見召開。外界已在揣測,是否因目前立法院生態在野黨過半,執政黨無法掌控審查會議的結果,所以乾脆實質沒收審查權? 果然,教育部刻意繞過課綱微調,以研發輔助教材為名,召集公民學科中心進行與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威脅等相關教材的研發,並於暑假期間進行公民、歷史老師的研習。這種打擦邊球以遂其政治目的的手法,不但拖延了AI課程融入12年國教的期程,還衍生難測的後果。 108課綱基本上已達到民進黨以台獨思想洗腦青少年的目的,讓他們因對中國歷史文化陌生而意識形態異化,進而排斥兩岸統一的概念。但是因為台灣人的基因、語言、文字、風俗等本就源出中華,很難真把對岸當成「境外敵對勢力」,誓死抵抗。教育部長鄭英耀遂善體上意,擷取公民課綱中「識讀中國」的部分,窄化為「識讀中國威脅」來研發教材。本此初心,內容必定偏頗,絕難真正「識讀中國」。 中國光影並呈,政經變化迅速,面貌繁複豐纍,正面看:國力坐二望一,直逼美國;海空戰力強大,無人敢輕捋虎鬚;高鐵四通八達,連結了廣大的國土;科技發達,強化了治理能力;物阜民豐,基本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負面看: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中國步步驚魂;陸地接壤14國,邊境問題複雜;一黨專政,缺乏制衡;號稱共產,基尼係數卻接近美國。 中國永遠有問題,卻總在解題中強大。台灣如何識讀中國,事實上決定了年輕人的未來。若視之為親,可以尋找自己的定位與機會;若視之為讎,只能戰慄於身在鬼島的絕望。香港就是個例子。 香港回歸前20年,大陸管理鬆散,教育亦然。高中語文課十年不上中國古文,歷史課也只上世界史,而以通識課程中的「現代中國」與「今日香港」取代中國史。但「現代中國」不介紹中國歷史的輝煌與成就,只討論今日中國貪腐、專政、汙染等各種問題;「今日香港」則提醒學生「你是世界公民」,更提供衝撞政府體制的理論與方法。等到2019年香港發生「反送中事件」,中共才警覺加大各方面的管控力道,尤其是教育。 賴總統日前提出兩岸「併購論」,主基調應是和平。但教育部卻繞過課綱,直接編寫「識讀中國威脅」教材,意欲何為?政策如此矛盾,和平焉能有望?賴政府若真心愛台,就應盡速召開審查會,遴選合適的課綱委員,以學生為主體微調課綱。可以強化「識讀中國」,但教材需要客觀平衡,為青年指出有光的未來。 (作者...